“同學們,我們腳下所刻的文字,就是《南京條約》中的不平等條款。如今,我們已能夠將它們踩在腳下!”講解員說到這里,參觀者無不為之動容。
15日上午,一場走近歷史的研學活動在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舉行。參加者主要是福州市錢塘小學屏北分校的師生和家長。在這個炎夏,孩子們選擇了紅色主題研學,一同來感受八閩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精神。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要求中國開放五口通商,其中就包括我們福建的廈門和福州。”講解員帶領研學隊伍參觀紀念館,訴說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屈辱史和斗爭史。
從革命烈士林覺民所作的《與妻書》《稟父書》,到中共福建地方組織自1926年相繼建立,再到李林等閩籍華僑歸國支援抗戰(zhàn)……講解員娓娓道來,孩子們聽得認真。聽到緊張?zhí)帲昙墝W生黃詩婷禁不住皺起了眉頭:“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
“福州這條‘八一七路’,是為了紀念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而命名的。”說到解放,大家的表情這才“由陰轉晴”,現場氣氛也活躍輕松了許多。
這趟紅色研學流程雖簡單,意義卻不凡。置身于復刻的歷史場景中,觀看大量圖片、文字和展品,聆聽生動翔實的講解,年輕一代對課本和電視上看過的英烈有了更直觀的了解。
“展覽所能提供的細節(jié)比課本上的文字更加豐富,拉近了歷史和現實之間的距離,更能讓我們理解‘革命’二字的重量,也更能讓孩子們明白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福州市錢塘小學屏北分校德育主任邱媛說。
“我會記住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要像這些英雄一樣做個勇敢有擔當的人,遇到困難也不退縮。”參觀結束后,黃詩婷許下了對自己的期待。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福建省各地各部門正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據了解,時值暑假,全省婦聯(lián)、團委、工會、僑聯(lián)、社區(qū)黨委和學校等單位,充分組織教師、家長、干部職工、僑胞僑眷、志愿者、退役軍人、銀發(fā)人才等不同人群參與紅色主題活動,帶領下一代憶苦思甜,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偉大抗戰(zhàn)精神。(見習記者 余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