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天來,家人一直沒有放棄對孩子的尋找,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能想的辦法都想了,其間也傳來一些線索,但最終都被否定或是沒有結(jié)果。這些天來,張富媽媽遭受著空前的煎熬,她一再為這些年來對孩子關(guān)心照顧太少而深深自責(zé)著。正如刺破濃霧的車燈,前夫打來的這個電話,一掃籠罩在張富媽媽心頭38 天的陰霾。
車還未停穩(wěn),她就打開門邁了出去。曾經(jīng)的家門口,張富的爺爺和奶奶已經(jīng)在等候。屋里,是安然無恙的張富。
張富的媽媽曾幻想過無數(shù)個跟兒子重逢時的場景,她沒料到,這一幕來得這么慢,又有點猝不及防。
這是結(jié)局也是開始 他像回到一個新家
從他半夜翻墻離家,再到38天后的凌晨被接回家,張富發(fā)現(xiàn)他的爺爺、奶奶、爸爸以及其他周邊的人都像是變了一個人。
“警察沒找我前沒想回家。”回到家的張富,感受到了周圍的人們對他的關(guān)愛。
1月12日上午,爸爸媽媽領(lǐng)他到鎮(zhèn)上的一家品牌運動服裝店選了一身衣服和鞋子,足足花了千元。張富知道,這些錢爸爸得掙一個月。而結(jié)賬時,店員 認(rèn)出了他就是那個被很多人牽掛的失蹤男孩,還送給他一頂50多元的棒球帽。拿著新衣服,爸爸又帶他去理發(fā)、洗澡。從頭到腳煥然一新的張富再回到家門口時, 爺爺早已準(zhǔn)備好了長長的鞭炮,張富一下車,爺爺就點燃了引信。
一撥又一撥的村鄰趕來,探望失而復(fù)得的張富。這些有的熟悉、有的陌生的村鄰讓張富有些害羞。 “都變了,變得對我好了。”張富說,在離家三天前,他就寫好了遺書,定好了離家的日子,甚至攢下了53元生活費。“我想去找媽媽,后來掉向了,又找不到公 用電話亭給媽媽打電話,也不想找生人借電話。”談起失蹤期間的經(jīng)歷,張富就像是在說別人的故事。
離家的日子里,張富用那53元先后購買了礦泉水、面包和餅干,主要靠這些食物充饑。被警方找到兩三天前,張富已經(jīng)花光了手里的錢。他從路邊撿到了幾個生地瓜,用早先買來的打火機生火烤地瓜充饑。
白天躲到橋洞、破房等隱蔽處睡覺,夜晚趕路。在張富的描述中,他曾經(jīng)向外走出了很遠(yuǎn),又折返了回來。“有時想回家,過一會兒又不想回來了,家里 壓力太大。”在張富看來,流浪在外的生存壓力比家庭壓力要小。多位見過張富身影的目擊者說,在那處立交橋下,張富棲身已有一個月左右。
“是我們對不起孩子。”張勇說,在兒子離家之前,他和家里的老人認(rèn)為讓孩子吃飽穿暖就行,從沒認(rèn)真考慮過孩子心里在想啥。把兒子接回家后,忽然 感覺他長大了,不是那個只要吃要喝的娃了。對兒子今后想跟著誰過,他會尊重兒子的選擇,也希望兒子再給他一次機會,一次讓他做個好爸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