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在线成视频,青青久热免费精品视频,亚洲se福利视频,日本免费一级高清婬日本片

  • <small id="ixyfc"><dfn id="ixyfc"></dfn></small>
      <td id="ixyfc"></td>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閩南網(wǎng) > 教育 > 教育新聞 > 正文

      “最潮”老師 “飛信”布置作業(yè)

        “現(xiàn)在小學老師,用‘飛信’給學生布置作業(yè)……雷死!”昨日,一位家長的帖子在龍巖本地網(wǎng)絡上炒得火熱。網(wǎng)友表示,該老師堪稱龍巖“最潮”老師。這么“潮”的做法,家長、學校、專家各抒己見,實在是有打擂臺的味道。

      支持的家長:信息時代,與時俱進

        “9月13日語文作業(yè):讀ba,bo,bi,bu,pa,po,pi,pu(拼音)三遍,讀完后家長隨意指,孩子讀……”這則熱帖是一名網(wǎng)名“0005”的家長前天發(fā)出的。對于老師“飛信”布置作業(yè)的做法,他個人感覺“真的雷死人了”!“現(xiàn)在的老師為什么不能課堂上布置?……是沒想好要布置什么?”這位家長質(zhì)疑道,家長手機沒開通“飛信”,孩子是不是就別做作業(yè)了?

        網(wǎng)友紛紛回帖表態(tài),其中不乏支持者?!靶畔r代,學校能夠與時俱進,是件好事”,這個意見得到了許多人的響應。有家長說得更具體,“一年級的新生有些字還不會寫,老師用短信形式發(fā)來,這樣家長也比較清楚今天孩子的作業(yè)是什么?孩子怕做作業(yè)就騙家長沒作業(yè)的情況是有的”。這些家長認為,用這種形式監(jiān)督孩子學業(yè),效果很好。

      反對的家長:學生自己抄作業(yè),必須的

        反對意見主要集中在兩點:“‘飛信’是中國移動的業(yè)務,如果家長用的是電信或者聯(lián)通的手機,怎么辦?”也有工作忙碌的家長認為,參與子女的作業(yè),會讓自己有負擔。

        信息時代,溝通方式五花八門,導報記者調(diào)查了解到,其實在溝通中,不僅是飛信,很多學校還會采用短信平臺、QQ群、微博等方式,加強老師和家長的溝通。

        劉先生的孩子剛上小學,他對老師的這種做法就不能認同。劉先生認為,不管是飛信還是別的什么方式,或許學校的動機是好的,但是作為家長,他真的不希望學校這樣做,學生嘛,上學是為了什么?應該知道自己今天的作業(yè)是什么,他要記住,這是必須的呀!

      業(yè)內(nèi):支持,對低年級有用

        雖然還沒有嘗試過“飛信”,但龍巖實驗小學的林校長對“最潮”老師的做法表示支持。導報記者了解到,與“飛信”類似,龍巖實小早在4年前就與移動公司合作,建立了短信發(fā)布平臺。林校長說,課任老師可以通過電腦,將每天的作業(yè)、重要通知以及教育心得,通過短信,發(fā)送到加入“平臺”的家長手機上。

        對于沒有加入 “平臺”的家長,林校長說,除了短信平臺,很多班主任還建立了QQ群,方便將一些重要信息通知家長,也便于家長與老師一對一交流。

        “即使個別家長不會上網(wǎng),老師還可以通過電話聯(lián)系家長,沒有家長會被通訊工具邊緣化?!绷中iL說。

        當然,對于極個別學生,家訪還是最好的溝通方式,林校長補充道。而龍巖實驗小學一年級的林老師認為,采用這種方式,主要是針對一些一年級的學生,因為一年級的小學生,還沒有能力準確告訴家長每天的作業(yè)和學校的通知。

      專家:家訪才是“王道”

        “飛信”布置作業(yè),教育專家潑了盆冷水。

        “作業(yè)是布置給學生的,不是給家長的!”廈門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高思剛老師覺得,這是本末倒置。

        高思剛認為,孩子才是學習的主人,作業(yè)應該讓孩子自主完成?!皩W校讓家長監(jiān)督,不利于孩子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而這種好習慣將讓孩子受益終生。

        相比大行其道的QQ群、短信甚至教學博客,高思剛認為,家訪才是老師和學生家長溝通的 “不二法門”。“一來,面對面的家訪能增進雙方的感情;二來,老師能通過觀察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點滴,更深入地了解孩子?!?/P>

        “飛信”布置作業(yè),龍巖市教育局初教科張科長還是第一次聽說。由于沒有文件規(guī)定,初教科持“不支持也不反對”態(tài)度。但張科長覺得,只要家長和學校之間沒意見,這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溝通方法。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關注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報社官方微博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在線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wǎng)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wǎng)擁有閩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閩南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