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以“人頭”7%向學校返點 一個學生返三四千是行規(guī)
若以“海外游學合作”為關鍵詞搜索,發(fā)現有不少游學機構正在尋求生源合作,這種以學校為主辦載體、由中介機構組織承辦夏令營的相關活動成為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一種夏令營營銷模式。此前北京某重點中學高二學生小成(化名)就曾向北青報記者反映,這種營銷模式下學校與中介游學機構存在一定利益關系。
為了核實情況,北青報記者假借某學校教務處老師的身份,撥通了一家名為“青青部落”的游學機構的合作電話。“我們和學校的合作模式按人頭算,每拉來一個學生之后,學校能得到的提成通常在5%-7%之間”,隨后該名工作人員還強調,提成比例區(qū)間和學生報名數量有關,報名數量多、規(guī)模大的學校提成比例就高。學校提供生源、游學機構給一定比例提成也就成為一種固定的合作模式。
北青報記者隨即又聯系了另一家游學機構的張老師,短暫交談后北青報記者從其口中得知,該機構同樣與學校存在利益合作關系,不同于“按人頭算提成”的分成模式,該機構表示一般采用“報價差歸學校”的分成模式。張老師隨即向北青報記者解釋了“報價差歸學校”的意思:游學機構會給出兩個價格,一個是結算價報給學校,而另一個則是給學生的報價。游學機構收取結算價,而學生報價和結算價之間會有一個差價,這個差價就是學校拿到的部分。張老師透露:“我們機構這邊就是按照結算價來走,一般一個人的利潤有三四千塊錢。”
除此之外,在假扮學校教務處老師進行調查的過程中,北青報記者還發(fā)現幾乎所有游學機構都保證可以免去學校帶隊老師的費用,并平攤在學生報價中,“帶隊老師的話我們會把他的價格也核算進報價中去”,采訪中青青部落的一名老師還表示“肯定不會讓您白勞動的”。
部分游學機構與公立學校存長期合作
在采訪調查中北青報記者發(fā)現,這些游學機構的合作對象不僅限于國際學校和私立學校,其中不乏公立學校。一家名為美之旅國際研學機構的張老師向北青報記者透露,該機構與北京多家學校長期和短期都有合作,承接各種國際游的夏令營、冬令營以及各種特定的音樂、繪畫等藝術類的國際研學項目。該老師隨即還向北青報記者列舉了曾經合作過的北京公立學校,均是本市有名的重點中學。
“我們這邊跟公立學校合作的比較多,也跟私立學校有合作。一般公立學校寒暑假出游是高峰,但是私立學校課程安排相對靈活一些,平時也會安排國際營”。此外,在定價模式上,張老師還向北青報記者透露可以“私人定制”,學校方面可以有較大自由度和行程主動權:“你們給出一個行程,比如說去哪個學校,哪個景點,待幾天,什么時間出行等,我們會根據您的要求進行核價。一般來講10人就可以成團。”
當北青報記者表示在國際營方面希望能夠與其建立比較長期的合作時,世紀明德研學旅行機構的王老師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曾與全國3000多所中小學都有合作,北京也有部分合作的學校。一般最低20人成團。當記者表示在合作方面會否給學校一些利潤空間時,該老師隨即回復表示“會有”,還進一步表示等合作時長、路線等細節(jié)定下來后,再具體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