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也有時候,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激情不在,或者能力不夠,就是無法完成相應的目標。
這一點在我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到目前為止,新生大學公眾號里面閱讀數(shù)量、轉發(fā)率等各種數(shù)據最好和最差的文章都是我寫的。
這個過程通常是這樣的:你經過一個短暫的冷啟動時期,熟悉寫作的感覺,熟悉自己的寫作風格,然后突然有一天你找到了某種 “靈感”,之前積攢的熱情和表達欲迸發(fā),想要找個出口一吐為快。
比如我當時寫那篇《花錢能搞定的事情,就別浪費其他資源》的情景就非常符合這個描述。
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坐在地鐵上,看到笑來老師在文章中提到《原則》那本書,并且鼓勵大家按照原則里面給出的考量標準來寫出自己的原則。
我當時腦子里飛快地篩選了一遍自己的原則,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對待金錢的合理態(tài)度。
然后我在地鐵上用手機飛快地列出了整篇文章的提綱,包括這個原則意味著用低價值資源交換高價值資源;最大的阻力其實不是沒錢,而是因為沒享受過這么花錢,所以不知道這么花錢的好處等等。
然后等到手邊有電腦之后,我?guī)缀蹙褪且粴夂浅删桶堰@篇文章寫完了。到目前為止,這篇文章的各項數(shù)據都非常好,雖然不是一篇暢銷文章,但絕對算得上是一篇長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