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要有絕對的自信心
日本著名兒童教育專家七田真博士在著作《右腦革命》中就有專門針對青春期孩子叛逆行為的處理方法。他指出,父母作為孩子的前輩,要以過來人的經(jīng)驗循循善誘、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千萬不能高高在上。同時家長要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孩子4個方面的能力:第一、忍耐力,孩子需要學會抑制自己的任性行為;第二、責任感,讓孩子明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第三、社會規(guī)則,孩子需要遵守社會規(guī)則;第四、設立和追求目標。
黃妙麗認為,首先家長要樹立一個觀念:“我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备改敢獙⒆佑薪^對的自信心,對孩子的要求應是追求唯一而非第一。這種自信將成為鼓舞孩子的最佳動力,而父母的焦慮、失望往往會挫敗孩子的自信心。在這個前提下,應盡量挖掘孩子的長處,對孩子看長不看短。如果總是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甚至隔三岔五地將缺點拿出來講,絕不利于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與之相反,如果父母選擇放大孩子的長處,對孩子進行夸張的贊美,循序漸進,那么孩子的長處總將能蓋過短處。
其次,父母不要過于追求完美。將目標設定得太高必然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如果孩子不能完成,父母的失望將傷害到本身就是最難過的孩子。此外,生活中父母切忌講“人家孩子”。比較下的孩子不僅會對比較的事物產生厭惡感,更會影響孩子的自尊心。
最后,父母要靈活地轉化自己的身份。在孩子走上了歪路時,父母不應以高高在上的“家長”身份,而是以“人生前輩”的角度來為孩子介紹自己的經(jīng)驗心得,供孩子自己體會。叛逆期的孩子對權威、規(guī)則有著強烈的破壞欲,只有以一種平等而真誠的姿態(tài),才能得到孩子們的認可。
愛、信賴與嚴厲是教育孩子的“三大神器”
黃妙麗認為,教育的關鍵在于愛與感動。愛、信賴與嚴厲則是教育孩子的“三大神器”。
首先,父母要向孩子堅定地傳遞愛,通過愛才能構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良好關系。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并不是估算孩子擁有哪些能力,而是要將父母對孩子的愛好好地向他們傳達。因為父母對待孩子的情緒能使孩子的能力和心靈產生巨大的變化。但是愛并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隱藏在“刀子嘴”下的“豆腐心”。中國人講究內斂,情感不喜外露,父母對孩子也往往要板出面孔,即使是叫孩子吃飯也通常以訓斥的口吻,這都是不健康的行為。
愛由生活中的細節(jié)體現(xiàn)并傳達給孩子。日常生活中,媽媽應注意多給孩子一個“8秒鐘的擁抱”,偶爾還要緊緊握住孩子的手給孩子按摩手指,這都是能將愛傳達給孩子的好方法。
所謂“8秒鐘擁抱”,指的是緊緊地抱住孩子,以強烈的皮膚接觸,用力量傳達父母對孩子的愛和關切感,擁抱的同時還應在孩子耳邊不斷地贊美和鼓勵,真誠地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愛。這種擁抱下,即使再倔強再頑皮的孩子,都會忍不住感動。
其次,信賴的基礎是溝通。要想和孩子建立起信賴關系,必須要與孩子進行足夠的溝通。父母要學會傾聽和觀察。不少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懲罰,事實上,孩子為什么會犯錯,孩子犯錯的深層誘因是什么父母卻從未關注,缺乏與孩子的溝通,這種飲鴆止渴的方法最終導致了孩子對父母的不信賴的產生。
最后,不少了解教育的父母通常擔心過度的溺愛會導致孩子缺乏教養(yǎng)和自制能力,事實上,教育里少不了嚴厲。有尺度的嚴厲可以幫助孩子從幼兒階段便培養(yǎng)出教養(yǎng)和自制力,并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培養(yǎng)出責任感。所以,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對犯了原則性錯誤的孩子決不能輕描淡寫,而應對其進行及時教育和懲罰。
但是,中國“獨二代”的家庭中,因為家庭成員多,每個家長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和方式都不一樣,很容易出現(xiàn)父母要罰,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偏袒產生分歧的情況。黃妙麗建議,原則之所以稱之為原則,是因為其具有統(tǒng)一和恒一性,家庭成員內部必須建立一套統(tǒng)一的原則,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