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雙胞胎女兒出生后,就一直伴隨著嚴重的疝氣和吐奶等問題,對我來說,照顧她們的確像是一個無盡的重負。好在我建立了一個日程表,可以讓我在充分滿足女兒們需要的同時,還能節(jié)省一些時間和精力。因為有了這個日程表,我可以在她們午睡的時候回復郵件、處理工作,甚至計劃出游,當然了,這些都要在我不必忙于清洗她們吐在我頭發(fā)里的污物的情況下才能進行。
對于雙胞胎孩子的家長來說,使用日程表會更顯得尤為重要。為了確保所有孩子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多個孩子的父母更需要制訂一個日程表。而我作為一位醫(yī)生和育兒工作者,更是親自見證了日程表對于養(yǎng)育著不止一個孩子的家庭來說,有著多么顯著的益處。
盡管有些家長認為,按照固定的流程來照顧孩子是錯誤的,但是事實卻正好與此相反。按照固定的流程照顧孩子,給孩子們提供規(guī)律的日程安排,會讓他們感到安全穩(wěn)定,可以讓他們更加茁壯地成長。此外,制訂了日程表的家長還可以更快地留意到孩子們的需求,并能更快地回應他們。這不但可以讓孩子感到自己得到了理解,還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
此外,對于幼童來說,日程表也是一個早期的基礎訓練。幼兒以及學齡前兒童們都很想要知道,在他們的世界里接下來要發(fā)生什么。那些在成長過程中使用過日程表,并且有過受日程表安排約束體驗的孩子們,在入學以后會表現(xiàn)得更好。
安全感的四大支柱
無論年齡大小,當我們身處的世界是可以預知、能夠管理并且相互之間有所關聯(lián)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非常安全。對于嬰兒們來說,一個熟悉的面孔、睡前的安撫、媽媽皮膚的氣味和安全的嬰兒床,所有這些會共同營造出一種放松的氛圍。在《我的世界發(fā)生了什么事》這本書中,作者吉姆·格林曼列出了他所認為的“形成安全感的四大支柱”,這些因素給了一個孩子生活中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并強調(diào)了安全的世界是什么樣子:
● 第一,人物。安全感來自熟悉及可信的人,他們會始終如一地滿足我們的需要并且理解我們。
● 第二,地點。研究發(fā)現(xiàn),當我們身處熟悉的秩序、情景、聲音和氣味之中時,就會感到很安全。
● 第三,程序。熟悉的程序會對我們起到安撫和穩(wěn)定的作用,在這個未知的世界中給我們以保護。
● 第四,習慣。習慣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意識到大家是相互關聯(lián)的,讓我們知道下一步將會如何,還能創(chuàng)造出積極的聯(lián)系。
一個好的日程表包含了所有上述因素,形成一套日常生活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可以給嬰幼兒帶來所需的安全感。
靈活的新日程表
必須承認,在寫作本書的時候,我曾經(jīng)想過不使用“日程表”這個詞。因為“日程表”給人的感覺是如此的生硬和消極,以至于我非常擔心家長們會因為看到這個詞而合上本書,或者更為糟糕的是,在使用了“日程表”之后,家長們會有理由辯解為什么自己對孩子意圖的回應是這樣的不靈活、刻板以及不敏感。但實際上,日程表只是指導性的,目的在于給你和孩子帶來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在這個基礎之上,一個好的日程表還能幫助你鍛煉察覺和回應孩子意圖的能力。
說實話,我非常贊同按需喂養(yǎng),但與此同時,我也認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最好途徑是:在了解她的生活節(jié)奏,理解她意圖的基礎之上,盡快給孩子形成一套屬于她自己的飲食規(guī)律。戒酒者互助會告訴戒酒者永遠不應該讓自己太餓、太累或者太生氣。這個建議同樣適用于孩子們。如果你想為孩子建立一個日程表,可以參考下面的提示:
1. 不要拒絕給饑餓的嬰兒食物。
2. 不要喚醒熟睡中的嬰兒。
3. 不要忽略嬰兒的啼哭。
總之,我們制訂日程表的目的在于使孩子感到更為舒適和穩(wěn)定。剛剛來到這個嘈雜世界的新生兒非常渴望感受到安全,而幼兒們也需要擁有秩序感和控制感。日程表的作用正在于此。
寶貴的日程表
很多按需喂養(yǎng)孩子的家長都有這樣的誤解,那就是他們認為每一次啼哭都是饑餓的信號。就拿最近發(fā)生的一個例子來說,我和朋友瑪麗準備共進午餐,當我們在餐館里準備入座時,她的女兒艾米莉哭了起來?!叭昼娗拔覄倓偽惯^她,”瑪麗一邊說一邊把乳頭放進女兒的嘴里,“她怎么會又餓了呢?”十五分鐘后艾米麗又開始哭了起來,條件反射般地,瑪麗又喂了她一次。這種情況在不到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里至少反復了三次后,我提醒瑪麗也許是餐廳的環(huán)境對于艾米麗來說過于吵鬧了,或許我們應該換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而當我們一走出這個嘈雜的餐館,艾米麗就立刻安靜平和了下來。這個例子充分說明,沒有一個固定的喂養(yǎng)安排容易使孩子的意圖遭到曲解,家長會認為孩子的每一聲啼哭都是想要更多的食物。
為了適應不同寶貝的需求、生活節(jié)奏和年齡段,你所制訂的日程表應該是個性化的,這個計劃也應該適合母乳喂養(yǎng)?!讹嬍?、睡眠和排便》的作者、兒科醫(yī)生斯科特·科恩博士推薦家長們采取“二四法則”。這個法則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在你的寶貝剛剛出生的頭二到四個月內(nèi),你可能需要每隔二到四個小時喂她一次,每次通常需要喂二到四盎司的牛奶。在了解了這些,并對孩子的饑餓程度和狀態(tài)進行了仔細觀察之后,你就可以根據(jù)孩子的需要,慢慢引導她建立起規(guī)律。
從最初開始,當孩子看起來饑餓、疲勞或者煩躁不安的時候,你就應該記錄下來。在日記本或便簽紙上做記錄,有助于你記住一些細節(jié)和了解孩子的行為模式。應當以寶貝個人的生物鐘為基礎,建立她的作息時刻表。在本書的附錄3中,你可以查找到其他家庭所使用過的時刻表,也包括我自己使用過的時刻表。你可以從中挑選一個最為合適的,再根據(jù)孩子獨有的個性和需求,創(chuàng)建一個屬于她的時刻表。
安排好的日程表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首先,你可以根據(jù)孩子不斷變化的需求來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其次,它還要能給你盡可能多的時間來應對各種突發(fā)事件。舉例來說,假如你知道孩子有可能在某個時間段吃午飯,就可以提前準備一份飯、一瓶牛奶或者事先計劃好準備喂母乳的地點,從而給每一個參與照顧寶貝的人都帶來更為輕松愉快的體驗。理想的日程表應該具有可預見性、對孩子需求的適應性、讓人樂在其中、目的明確、有組織性、便于執(zhí)行、層次分明等諸多優(yōu)點,就像你的孩子一樣寶貴。
建立日程表的三種不同方法
我把那些過分使用日程表管理孩子的家長稱為“嚴格的控制”。他們嚴格按照時間表生活,經(jīng)常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他們往往熱衷于在日程表內(nèi)增加更多的安排,而不去理會孩子的真正意圖。與孩子們的切實需求相比,嚴格遵循日程表的安排對他們來說更為重要。在這個問題上,還存在著另外一類走向極端的父母,我稱之為“意圖受控者”,因為這類父母會完全被他們的孩子所控制。毋庸置疑,這些家長的目的是好的,但是對于他們的孩子,特別是對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基本的規(guī)劃,往往很難形成生活規(guī)律。這類父母,諸如我上文提到的瑪麗,由于缺乏日程安排的概念,還會把許多本來與進餐無關的信號當成孩子對食物的需求。而在這兩類之間的父母,我稱之為“可貴的日程表執(zhí)行者”,他們能在孩子的需求和計劃安排之間找到恰當?shù)钠胶恻c。
日程表類型一覽表
應該給孩子建立日程表的其他八個原因
信不信由你,無論你提出多么特別的問題——比如喂養(yǎng)問題、不規(guī)則的睡眠或者誤診的疝氣——通常都可以由一個規(guī)律的日程安排來解決。
——《嬰兒耳語的奧秘》的作者特雷西·霍格
如果到現(xiàn)在我還沒有說服你,那么就請你看看下面這些更好的理由,讓它們來說服你開始制訂一個日程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