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馬車比賽真的是那個時代的極限運動,雖然我們從NASCAR和F1賽車獲得了靈感,但騎著四匹馬拉的戰(zhàn)馬比它們危險太多了。我在片場有一次嘗試駕駛了一下,說實在的,真的很可怕。”導演提莫-貝克曼貝托夫回憶起來仍心有余悸。電影里飾演賓虛的杰克-休斯頓可以說是從小跟馬一起長大的,但談到這場戲的拍攝還是直呼:“這是我這輩子腎上腺素飆升得最厲害的經(jīng)驗之一。”新版《賓虛》最大的造景也是為這場戰(zhàn)馬車賽準備的,主創(chuàng)團隊花費三個多月時間,在羅馬影城樂園制造了提比留競技場的部分場景。
看點三:強烈視覺沖擊力 海戰(zhàn)軍艦對撞“有如親臨現(xiàn)場”
電影《賓虛》里有兩場重頭戲,一場是戰(zhàn)馬車賽,另一場則是海戰(zhàn)。猶太王子賓虛在戰(zhàn)艦上當苦力,忍辱負重了五年,正是這場古羅馬軍艦與希臘船的對戰(zhàn),給了賓虛逃脫困境的機會。波瀾壯闊的海面,兩船對撞,不僅帶來驚險刺激的強烈視覺觀感,更滿足人們對冷兵器時代戰(zhàn)爭的幻想。
對于海戰(zhàn)場景,導演提莫-貝克曼貝托夫堅持要“讓每一幕感覺起來都有如親臨現(xiàn)場”。他搜集各色資料來輔助拍攝,為了逼真,海戰(zhàn)中兩船相撞的場面,他還是從南韓一場實際發(fā)生的公交車車禍監(jiān)視畫面找到靈感。在大部分場面堅持實景拍攝的同時,他們也借助CG技術(shù)打造恢宏磅礴的視覺觀感。
看點四:兄弟對峙透視政權(quán)互博 復仇與原諒主題亙古不變
賓虛和米撒拉是從小一起成長的義兄弟,1959年版的《賓虛》對米撒拉的塑造偏臉譜化,新版《賓虛》有意讓米撒拉與賓虛的恩怨線索更加清晰。雖然致使兄弟反目的導火索依然是“蓄意傷害羅馬高官”的罪名,但是起因卻做了新的設計,讓作為羅馬軍官的米撒拉,最后是迫于高層壓力,不得不以叛國罪處置賓虛一家。這個變動,將兄弟的矛盾由頭直接引向他們所代表的不同陣營,揭示個人命運在動蕩的時局下只能被操縱的無力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