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鏈的頂端,數(shù)量卻每年遞減
在與鯊魚的不斷接觸與了解中,李光潔開始意識到,人類的活動對鯊魚影響很大。“就是你看似啊,鯊魚是一個特別兇猛的動物,是在食物鏈的頂端,但其實它的數(shù)量每年遞減得驚人。”
根據(jù)國際組織野生救援提供的數(shù)據(jù),全球每年有7300萬頭鯊魚的鰭,被割下來制作成了魚翅。鯊魚作為海洋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控制著中小魚類的數(shù)量,從而保障了珊瑚礁的健康以及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總體平衡。
對此李光潔感嘆“鯊魚也許離你特別遙遠,其實離我們生活并不遠,甚至可以說鯊魚跟你的生活息息相關,大家都覺得鯊魚跟我有什么關系,但如果這個物種滅絕的話,整個海洋生態(tài)是完全被破壞的。”
地球上70%的面積是海洋,而陸地只是一小部分。李光潔認為,陸地上的氣候是跟海洋氣候緊密相關的,如果海洋的整個環(huán)境生態(tài)鏈條出現(xiàn)斷裂,陸地上的生活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看似很遙遠的一個物種,跟你我卻是息息相關。”
最讓李光潔痛心疾首的是,盡管鯊魚在海洋生態(tài)平衡中的地位至關重要,但目前鯊魚的保護情況并不樂觀。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紅色名錄評估,70%的鯊魚種群缺乏統(tǒng)計數(shù)據(jù)。CITES也僅能將12種鯊魚列入附錄II,相當于我國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少量非法漁民罔顧國際漁業(yè)政策的禁止,采取割鰭棄鯊的方式,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除此之外李光潔關注鯊魚保護的另外一個原因,更多的是出于他自己對于人生的思考。“鯊魚像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人一樣,有很多你覺得很強悍的人,但其實他很脆弱。鯊魚也是這樣,我們看到所有的影視類作品中,鯊魚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但其實它們很脆弱。”
“軟珊瑚它本身就很軟弱,然后也很脆弱,他不像鯊魚,在我看來它沒有那么鮮明的對比。”因此李光潔并沒有選擇投入更大精力,去保護他見過的其他物種,而是在保護鯊魚的路上越走越專注。
李光潔在工作之余,不斷潛水拍攝鯊魚,即便如此他仍不滿意自己的投入,甚至感嘆“工作擠占了我的時間,讓我不能將更多地時間投入愛好。”因此他選擇與更多的攝影師一起分享海底拍攝的作品,希望通過大家的行動和作品,影響到更多的人,一起行動起來,參與到鯊魚保護的行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