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武亦姝的獲勝,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王白云則認為,直接原因是競爭對手們紛紛“落敗”。對于大多是中小學課本里就有的詩句,選手們失誤頻頻,百人團也十錯五六。這說明什么?說明國民整體上“古詩詞修養(yǎng)”還低于底線。“在詩詞大會上,比的并不是對詩詞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宮格、干擾項,在熟稔中高考套路的語文教師眼里,簡直是一場標準化考試。古詩詞或傳統(tǒng)文化復興的端倪,在這樣的詩詞大會上,能看到幾何?實事求是地說,不多。”王白云指出:“武亦姝的獲勝,還表明當下不僅有廣泛的應試教育,還有深厚的應試文化。16歲的中學生獲勝,固然與她的詩詞趣味和修養(yǎng)有關,毋庸諱言,與她正在熟練使用的應試技巧也有關系。”
有的網(wǎng)友則認為:“作為一個中學生,武藝姝的才華和形象都令人喜愛和佩服。但我始終不贊成以這種方式來接觸和理解古詩詞,詩詞這玩意兒說白了還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審美體現(xiàn),是心靈與自然借助傳統(tǒng)文化的對話,它沒有那么功利,那么直接,那么緊張,那么劍拔弩張。”“一部手機在手,哪首唐詩查不到?干嘛還要背?”記者莫斯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