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換臉”如何進行
“中國式換臉術”究竟有什么神奇之處?協和醫(yī)院整形外科江成鴻博士和陳小松博士對此進行了揭秘。他們介紹,“中國式換臉術”可分為三期。
構建新臉血供,培養(yǎng)新臉皮膚
在2012年11月26日,醫(yī)生們給小梅進行了第一期手術——“右旋股外側動脈降支營養(yǎng)筋膜瓣切取移植頸胸部擴張器埋置 左頸外靜脈、面動脈血管吻合術”。
要移植的新臉會被“種植”在肩胸部,這個地方沒有現成血管,因此首先要預構新臉的“供血島”。
“供血島”取自小梅右大腿:從兩層肌肉中取一塊6CM×8CM、約一張名片大小,僅兩三毫米厚度的筋膜瓣,筋膜瓣還帶有一根二三十厘米長的動脈。
接下來將“供血島”移植到肩胸部,同時進行皮膚擴張器埋置。
最后,還要讓“供血島”的血管與臉部血管相連。在高倍顯微鏡下,用比頭發(fā)絲還細的線,將口徑僅為1毫米的血管吻合起來10針。醫(yī)生介紹,僅血管吻合就花了近2個小時,可見每一步手術的精細程度。
接下來,在傷口愈合后,就要在皮膚擴張器位置按周期注水擴張,每周兩次,目前一共注水1800毫升。注水擴張并不會形成傷口,因此小梅平時并不需要特別護理。但表皮擴張后,皮膚變得非常薄,因此要小心保護不要弄破。
切斷新臉周圍的血供
第二期手術就是“血管預構擴張皮瓣延遲手術”。換臉成功的關鍵,需要新臉僅由“供血島”供血,這就需要切斷新臉周圍的血供。
那么“供血島”和新臉是否能真正水乳交融?醫(yī)生們進行了DSA下左頸部預構血管造影,發(fā)現血供良好。這意味著第一期手術成功了,可以進行下一步手術,為了慎重起見,醫(yī)生們分兩次實施延遲手術,來逐步切斷新臉周圍的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