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9月13日電 據(jù)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27歲的陳靜涓在2013年捐出骨髓,予當時只有3個月大、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黎靖賢,靖賢生命得以延續(xù),至今已能健康生活及上學。事隔兩年多,二人已成為干母女。
靖賢與陳靜涓(左一)
陳靜涓笑說:“從未想到自己有個女兒。”但她對能親見靖賢健康快樂成長,感到很值得;靖賢爸爸黎志文感謝靜涓的無私奉獻,讓女兒可以健康成長,家庭亦重獲希望。
現(xiàn)年2歲11個月大的黎靖賢,在3個月大時確診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其間出現(xiàn)口腔潰瘍等問題,需要骨髓移植,但父母骨髓內(nèi)的白血球組識型未能高度吻合,急需向外尋求適合骨髓。靖賢爸爸黎志文表示,幸好在2013年8月6日獲無血緣的骨髓捐贈,女兒得以延續(xù)生命,但捐贈后身體出現(xiàn)排斥反應(yīng),如肝部腫脹,壓到血管,連帶影響腎臟及膀胱腫脹,致小便困難,身體難以排毒。
他稱,當時女兒的黃膽指數(shù)是780,較一般人17為高;白血球也是580,較正常人10為高,醫(yī)生當時向他表示,只有兩條路行,一就是肝硬化死亡,二是等待體內(nèi)的黃膽指數(shù)回復正常。
黎志文稱,女兒當時體內(nèi)的黃膽指數(shù)回復正常,但不時出現(xiàn)排斥反應(yīng),如肺部積水及因口腔潰瘍而不能進食,致體內(nèi)出現(xiàn)傳染性病菌等,需進入深切治療部。經(jīng)過半年的治療后,靖賢情況好轉(zhuǎn),可以出院到康復之家暫住1個月,及后就能回家休養(yǎng),至今只需每月定期復診及服藥?,F(xiàn)在靖賢剛就讀幼兒園,生活與同年紀的孩童無異。
按照香港相關(guān)條例,骨髓捐贈者及受贈者在捐贈過程后,一年內(nèi)不能見面及得知對方身份。不過事隔一年多后,陳靜涓及黎靖賢在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wù)中心的安排下相見,及后在2014年10月19日進行第二次會面,并成為干母女。
陳靜涓及黎靖賢一家昨日就與記者分享捐贈骨髓的感受,陳靜涓表示,捐贈時不知道受贈者是嬰孩,只是收到電話需要協(xié)助,在詳細檢驗后確定骨髓吻合后,才進行捐贈。她表示,當時采用全身麻醉的形式抽取骨髓,手術(shù)結(jié)束后只是腰部感到輕微酸痛,需要休息,約一星期后身體情況如平時無異。
靜涓稱,當時沒有通知父母,因為父母的思想較為保守,覺得抽血及捐贈骨髓,好像在子女身上取走一些東西,感覺不好。但最終紙包不住火,靜涓母親知道后氣得跑出病房哭泣,但得知女兒此舉救活一個家庭后,就不再感到氣憤,反而非常開心。
靜涓在憶述捐贈情況時,好動的靖賢跑到靜涓身邊,拉拉她的衣服后,害羞地跑走,又鉆到記者的腿后,說“爸爸,我在這里”,與一般健康的小朋友無異。靖賢爸爸黎志文表示,感謝靜涓的無私奉獻,讓女兒可以健康成長,家庭亦重獲希望,希望今次的分享能讓大眾關(guān)注,并稱愈多人登記捐贈骨髓,有需要病人找到吻合捐髓者的機率就增高,有機會救活生命及幫助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