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有網(wǎng)友在微博上稱,鄭州一個人工湖蓄水儀式上,紅地毯鋪到了河中心,只為迎接領導短暫的視察。根據(jù)配圖可見,供領導所走的紅毯延綿近百米。網(wǎng)友們估算了紅毯價格后,紛紛留言譴責政府為了面子工程而浪費納稅人的錢。對此,鄭州市政府新聞辦于日前發(fā)表致歉聲明,“為此事在社會上造成的不良影響而道歉?!保?0月21日《今日早報》)
龍湖引黃灌溉調蓄工程作為一個集農田水利、生態(tài)、旅游、休閑、防洪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大型工程,兼具蓄水、灌溉、改善城市局部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多重效應。省市領導前來關心、視察原本并無不妥,但區(qū)區(qū)一個蓄水儀式有必要搞得如此“大手筆”,甚至在湖中心鋪上幾百米的紅地毯嗎?畢竟,領導視察不是明星走場,如此“腳不沾土、頭不淋雨”的做派難免給人以“作秀”的不良印象,又能視察到些什么實情?
根據(jù)聲明,儀式現(xiàn)場包括紅地毯在內的設置則是由鄭州天正廣告禮儀公司設計安排,言下之意,當?shù)卣M管存在“作風不實、審查不嚴”的過錯,但畢竟不是“主犯”。問題是,廣告公司再怎么設計最終拍板定案的難道不是政府部門嗎?如果說,企業(yè)熱衷于將儀式辦得越豪華越好是出于經(jīng)濟利益的考量,那么作為公共財政的“守門人”,職能部門與主事官員完全有義務精打細算、花好每分錢。畢竟,最終掏錢埋單的是廣大納稅人,不經(jīng)“金主”同意便大手大腳地揮霍公共財政,豈是輕飄飄一聲道歉所能夠敷衍、卸責的?
事實上,盡管《機關事務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規(guī)定,嚴格控制行政機關參與經(jīng)貿類慶典、工程奠基和竣工典禮,但各地政府舉辦慶典儀式的熱情卻不降反升。如今,無論是大廈落成、塑像揭幕,還是道路竣工、橋梁通車,似乎不搞個儀式、弄場慶典、宣傳一下官方政績,工作就不算完成。必須指出,慶典儀式的過多過濫不僅浪費公帑、使群眾負擔無謂加重,而且過多占用政府官員的公務時間,大大影響行政效率,使得官場氣氛日趨浮躁,官員調研越來越像明星走秀,以至于相關決策的科學性、合理度以及公眾滿意率每況愈下。
如何扭轉官方慶典儀式過度操辦的不正之風?筆者以為,一方面應提高相關經(jīng)費開支使用的透明度,改變“三公經(jīng)費”過于粗線條的公布模式,進一步細化內容,以便于公眾輿論更好地進行外部監(jiān)督;另一方面,有必要進一步加強財政使用紀律,加大對于官員超支、浪費公共經(jīng)費的約束、懲罰力度。
總而言之,如果都像鄭州“紅地毯風波”這樣處理:除了一紙道歉聲明,沒有任何經(jīng)辦人員、主管領導為此負責,哪怕是通報批評這樣低烈度的處罰,那么我們有理由擔心,在“忘性”極大的官場,類似事件“始作俑者,其無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