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評委:中國官員送字畫賄賂,欲獲推薦。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稱,他經常收到一些中國作家來信,請他推薦評選諾獎,“有位山東的文化干部半年之前給我寄了很多畫、古書,還說他本人很闊,獎金我可以留下,名譽歸他,我都退回去了。后來發(fā)現,他開始給瑞典學院諾貝爾獎小組主席寫信了。”(10月22日《重慶商報》)
中國作家試圖賄賂諾獎評委的說法早有流傳。至于這個所謂的“作家”到底是何方神圣,坊間也多有猜測,出現過不少版本,甚至連莫言也曾被列入過“懷疑對象”。馬悅然此次并未公布“行賄哥”的姓名,但至少告訴我們:該同志系山東的一個“文化干部”。
托門子、拉關系,早已被一些中國能人當成了投機鉆營、牟取私利的不二法門??上н@回他選錯了對象,把對付自己人的那一套拿去對付“洋大人”,結果鎩羽而歸,碰了一鼻子灰不說,也落下笑柄,讓中國同胞都替他臉紅。
連諾獎這樣真正的權威獎項,也想通過行賄等不正當手段去攫取,“行賄哥”的想法很齷齪、行為很無恥?;蛟S有人會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中國十幾億人,出個把“鳥人”很正常,他的所作所為只是“個人行為”,代表不了中國的大部分作家。我同意這個說法,但同時提醒大伙兒留意兩個細節(jié):一是“行賄哥”的身份,他不是普通作家,而是一個“文化干部”。作家當干部和干部當作家,是中國獨有的現象,也是當今中國文壇烏煙瘴氣的主要原因之一。前者毀作家,后者養(yǎng)沽名釣譽的南郭先生。此弊端不除,中國文壇就沒有希望——莫言獲諾獎,只是相當于中國人在奧運會上拿了個金牌。幾枚奧運金牌改變不了全民體育運動的落后,一個諾貝爾文學獎顯然也拯救不了中國文學。更耐人尋味的細節(jié),是“行賄哥”身家豐厚,“闊”得很,有大把的畫和古書可以行賄。作為“文化干部”、人民公仆,他“闊”從何來?如果一個文化干部竟也能“闊”到鬧出“國際影響”,那才叫“無與倫比”,那才叫“縱做鬼、也幸?!绷?。
顯然,馬悅然和諾貝爾獎小組主席等人很紳士,想給“賄賂哥”留個面子,不愿公布他的高姓大名。但我建議中國的“相關部門”還是要對此進行一下調查——“賄賂哥”的干部身份和作家身份,又是怎么得來的呢?他不僅丟了中國人的臉,他的財產來源是否合法,似乎也非常值得關注?,F在,越來越多的中國腐敗案例開始“出口轉內銷”,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身不由己地投身到中國的反腐倡廉事業(yè)中來。馬悅然雖然不是在正式舉報,但不管他是有意還是無意,客觀上總是提供了一些線索。至于是否將他提供的線索當回事,就要看“有關部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