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10月24日)下午六點,轟轟烈烈持續(xù)了將近十天的2013國考報名正式截止,雖然未來兩天還有可能有部分考生通過審核,但是根據(jù)國家公務員局提供的數(shù)據(jù)來看,已有138.3萬人通過資格審查,還有14.3萬人正在審查之中,整個國考人數(shù)——152.6萬人——再次創(chuàng)下了歷史的新高。(10月25日中國廣播網(wǎng))
如同高考一樣,每年的公務員報名考試,也牽動著億萬民眾的神經(jīng)。其火爆和廣受關注情形,不說“絕后”,至少可以視為“空前”的現(xiàn)象。所以,第一個將其稱之為“國考”的人,真的是“太有才了”。
我以為“國考”報名結(jié)果,可以看做一次最為真實、最為成功的民意調(diào)查。如果有關部門,對這個結(jié)果視而不見或者熟視無睹,那就是資源的極大浪費。因為它是民心民意的直接表達,是制定政策的重要參考。若對此信息棄若敝屣,決策部門的敏銳度,就遲鈍得讓人驚訝了。
其實毋需細想,就能明顯看出——第一,五行八作當中,當下最受青睞的職業(yè),就數(shù)公務員了。是公務員的具體工作最具吸引力嗎?未必,吸引力來自公務員職業(yè)的穩(wěn)定與安全。你想,在就業(yè)壓力巨大、社會保險又難以落實的背景下,誰不希望有一份穩(wěn)定安全的工作?就算你敢于冒險,也不敢拿孩子的奶粉和按揭的房貸,乃至父母家人的醫(yī)藥費用,作為冒險的賭注。這就是國考熱折射的心態(tài)。也是許多報考者以“飯碗”為優(yōu)先考量的原因。
第二,改革開放以來,公務人員崗位,包括視為公務人員的事業(yè)單位編制,成了屈指可數(shù)的鐵飯碗,他們旱澇保收的薪酬和體面的工作,讓他們最有尊嚴地活著。相反那些企業(yè)員工,尤其是下崗工人和絕大部分私企員工,卻在為保住飯碗和尋找飯碗努力拼搏、四處奔走。就是面對侵權,也常常忍氣吞聲不敢維護,生怕為此丟了飯碗。這一點,你只要看一看鏡子里的帶薪休假和印在紙上的加班報酬,就可以管中窺豹。勞動者的所謂尊嚴,在現(xiàn)實面前不堪一擊。而但凡是人,誰不愿意臉上抹粉,找份體面一點的工作呢?
第三,理論上說,革命工作不分貴賤。就像當年劉少奇主席說的:“我當國家主席是為人民服務,你(時傳祥)掏大糞也是為人民服務?!敝皇欠止げ煌?,沒有高下之別。但截然不同的待遇、福利,將這一理論架上樓閣,成了典型的空話。你讓10倍于掏糞工人工資的劉主席這么說有人相信,你讓百倍于底層員工的老總或者手捧金飯碗的官員,再這么說的話,還有多少人信以為真?所以改革分配制度,縮小行業(yè)差別,抑制兩極分化,用收入打造尊嚴的底座,是多么緊迫的事情。
以上僅僅是淺表的啟迪,如果對國考現(xiàn)狀細加分析,還能看出崗位冷熱的不同原因,以及背后的不同訴求??偠灾?,國考熱絕不是國家的福音,獨木橋上擁擠的千軍萬馬,也說明如今價值觀、人才觀,扭曲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