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歲老人王振榮坐在傳媒大學西門外賣鞋墊的幾幅照片在網上熱傳,引起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已經102歲的王振榮白天在家做鞋墊,一天能做4、5雙鞋墊,晚上5點準時推著近200斤的重物從家到傳媒大學西門來賣鞋墊,要到晚上九點半以后才收攤回家。
前幾日有報道稱中國以養(yǎng)老金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老年人只有24.1%。也就是說養(yǎng)老收入主要不靠養(yǎng)老金,許多老人不得已只能被迫尋求開源。那么,百歲老人王振榮以賣鞋墊為生就不足為奇了。這說明了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健全,養(yǎng)老制度更是亟需完善。
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是從80年代開始提出的,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減少了我國的人口壓力,但是,不得不說,計劃生育讓現在的年輕人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一對夫婦供養(yǎng)4個老人1個小孩已經是社會的常態(tài)了。那么,子女不能很好地照顧老人也是情有可原的。
隨著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許多中國人發(fā)現他們難以平衡工作和照顧父母的要求,還有很多人甚至無法解決最基本的贍養(yǎng)老人的問題。中國開始面臨現代養(yǎng)老困境。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政府部門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來完善我國的養(yǎng)老制度,加大投入,讓老人們都能安享晚年。
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孝是極其重要的節(jié)點。孝順父母、尊敬親長,這構成以孝為本的理法規(guī)范要求。隨著老齡化的到來,老人需要的不僅是子女一如既往的孝順,更需要政府部門的進一步保障。不要再讓百歲老人依舊在外為生計而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