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視的兩個系列采訪引起了大家的討論熱潮。一個是國慶節(jié)期間播放的“你幸福嗎?”系列采訪,一個是重陽節(jié)期間播放的對老年人最在乎什么的采訪。雖然關于幸福的采訪引起了很大爭議,有些人覺得自己并沒有那些采訪對象所說的那么幸福,也有些人覺得在人們沒有準備的前提下突然問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合適。而采訪中遇到的諸如“我姓曾”之類意外的答案更是令人忍俊不禁,引起了廣大網民的調侃,被稱為“神回答”?;蛟S這兩個系列采訪在提問內容和方式上是否有待商榷,但這兩個采訪卻向我們傳遞出一個信號:央視開始更多地發(fā)出百姓的真實聲音。
在以往的央視新聞中,我們聽到更多的都是國家的聲音和與國家主流宣傳相一致的百姓聲音。中央電視臺作為國家電視臺,充當黨和政府的喉舌,發(fā)出國家的聲音,無可厚非。但如果為了倡導主旋律,只是選擇那些所謂積極的、正面的言論,而置百姓中普遍存在的負面言論于不顧,其結果只能是脫離群眾、失信于民,更無法達到弘揚主旋律的目的。
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了央視新聞的轉變。很明顯,在兩個系列的采訪中,新聞試圖還原采訪中采訪對象最真實的反應和回答,這才有了“我姓曾”、“最郁悶的是接受采訪時隊被插了”這樣令人捧腹的答案,才有了“老了不想活著了”,“有話兒沒地說”這樣真實卻悲涼的回答。甚至央視新聞還把網友對這個采訪的調侃也真實地搬上了熒幕。這些都說明,央視是在有意地還原百姓中間普遍存在的真實聲音。而這似乎還不是個案,10月24日的《新聞1+1》中采訪路人“你覺得公務員是干什么的?”,有人回答“想聽真話還是假話?”。不得不說,這樣的回答能夠播出來,還是令我們有些驚訝的。但這又是讓我們感覺很真實的,少了那些冠冕堂皇,就像我們一個朋友對我們的回答。
央視這樣的表現值得贊許。這樣真實反映百姓聲音的新聞才真正稱得上是新聞,才能提高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的權威性和可信性,也才能起到溝通官方與民間、促進信息上行下達的橋梁作用。這樣才能起到宣傳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為政府收集民意的功效。這樣的國家電視臺不僅是國家的管理者——政府需要的,也是國家的主人——人民真正需要的。
我們在稱贊央視這些新聞的同時,也希望央視以后能有更多這樣的新聞,更多地發(fā)出百姓的真實聲音,做好黨和政府的喉舌,也做好人民的喉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