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8月米歇爾·巴克曼在愛荷華州贏得共和黨模擬初選,到11月6日深夜奧巴馬戰(zhàn)勝對手羅姆尼,耗時一年有余的美國總統(tǒng)大選終于落下帷幕。奧巴馬獲得303張選舉人票,成功獲得連任,將在接下來的四年里繼續(xù)領導美國。
除了自己成功衛(wèi)冕,奧巴馬還帶領民主黨“擊退”了共和黨參議院“翻盤”的企圖,保持住了在參院的優(yōu)勢。
然而選舉勝利并沒有給奧巴馬換來一刻輕松。7日一早,華爾街道指便大跌近300點??偨y(tǒng)連任不會令困擾美國的諸多棘手問題自動迎刃而解。奧巴馬馬上便面臨一系列在內政外交方面的挑戰(zhàn)。
在第二任期內,重振經濟無疑是奧巴馬工作中的首要任務。很多人認為,美國經濟經過漫長的復蘇,已經到了一個即將撥云見日的時刻。無論誰獲得大選勝利,美國的就業(yè)和GDP增長都將迎來一個絢爛的春天。
但無疑奧巴馬不能坐等復蘇的春天降臨,他必須在一系列緊要的財政問題上同國會里的對手合作,解決困擾美國的巨額赤字、福利改革和稅務改革問題。首當其沖的“財政懸崖”問題,就必須在圣誕節(jié)前同共和黨至少達成一個臨時的協議。
除了經濟復蘇之外,奧巴馬面臨的第二個挑戰(zhàn)恐怕是移民改革問題。在08年競選時奧巴馬就曾許諾徹底對移民法進行改革。但是由于在醫(yī)保法案上花費了太多精力,奧巴馬并沒有兌現他的諾言。從11月6日的選舉結果看,拉丁裔選民的支持是奧巴馬保住自己工作的主要原因,這就使得他在第二任期的時候投桃報李,履行承諾,解決拉丁選民最為關心的非法移民問題。由于共和黨在選舉中遭受重創(chuàng),為了不進一步“得罪”拉丁裔選民,很可能會在這一事件中做出姿態(tài),配合奧巴馬解決這一問題。
在外交上,奧巴馬需要最先處理的是伊朗發(fā)展核武的問題。在選舉之前,以色列便早已躍躍欲試,做好對伊朗核設施進行打擊的準備。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上個月到聯大訪問時便已做出不愿在一味等待下去的表態(tài),為了避免中東局勢失控,奧巴馬必須一邊穩(wěn)住以色列,一邊說服伊朗放棄發(fā)展核武的努力。而這兩點都是難度極大的工作。
在今年9月11日美國駐班加西使館遭到襲擊后,白宮和國務院的一系列應對遭致很多質疑。在媒體、颶風和大選的幫助下,奧巴馬暫時過關。但在選舉結束后,接下來怎樣面對國會對相關事件的調查,如何處理中東地區(qū)針對美國的恐怖威脅逐漸加大的局面,都需要奧巴馬同他的外交團隊小心而迅速的應對。
在第二個任期里,奧巴馬不用為連任發(fā)愁,不需要四處籌款,借著勝選的東風,在處理內政外交時還是有一些優(yōu)勢的。但是如果奧巴馬大意輕敵,也有可能會像小布什一樣,在第二任期一事無成,四處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