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湖北日報》報道:“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黨的十八大,奏響民生改善的時代強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群眾有哪些思盼?20日上午,省委書記李鴻忠,踏上578路公交車。
李鴻忠乘公交,引來一片當然的掌聲,然而,人們不妨對這樣的微服私訪更其挑刺、苛責。
其一,官員乘公交,何時不再是新聞?盡管李鴻忠乘公交稱得上是一種親民行為,也是一種對百姓生活的具體體驗,然而無論如何這也折射了當下官員乘公交根本就不是常態(tài)而是“新聞”?!叭敝?,公車首當其沖,那么,官員不坐公車坐坐公交車,能否也由體驗成為一種常態(tài),則是降低“三公”高消耗的關(guān)鍵。官員乘公交如果真的有一天不再是新聞了,就證明降低“三公”有了希望了,老百姓真的遇到廉政官了。然而,如此一個簡單的前景,何時能夠?qū)崿F(xiàn)?
其二,官員乘公交,能否變成“擠公交”?李鴻忠乘公交的時間為上午10時整,經(jīng)常乘公交的老百姓心里最明白,此時上班的走了,買菜的走了,只有那些臨時需要出行的人士才選擇這個最寬松的時間段來出行。至少李鴻忠的隨從人員有意選擇了這個最閑時段體驗公交。如果說隨從們考慮到了李鴻忠年齡大不宜擠公交,那么,不妨在早7點30分乘公交看一看,又有多少70歲左右的老人一樣也要擠公交?只有“擠公交”才能體會到擠破頭踩壞腳一身臭汗的感覺,也只有“擠公交”才能真正體會到民生到底有多艱,交通到底有多難。選擇最寬松的時間來體驗民生,舒適之余,其中又有多少民生之味?
其三,其他官員能否也來一次體驗公交?也就是說,李鴻忠乘公交,能否產(chǎn)生“蝴蝶效應”?讓其他官員也行動起來,至少是湖北省的官員都來體驗體驗公交民生有多艱?而事實上在李鴻忠之前,已經(jīng)有官員體驗公交并且也屢屢當成新聞且見諸報端見諸熒屏。然而這卻根本就是一陣風,一次秀而已,沒有哪一個官員會跟進,也沒有哪一個官員會放棄一段時間的公車特權(quán)而體驗哪怕是一天的公交。如此一種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式的噱頭之后,新聞變成舊聞,交通擁擠還是那個交通擁擠,高高在上還是那個高高在上,人們只好等待下一次某位官員也來制造“新聞”,這又是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