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克里的東亞之行,在日本似乎并沒有得到太好的反應,克里被抱怨沒有先訪盟國日本而是去了中國,在日本又反復強調(diào)其訪華成果和中美合作重要性,日本因此擔心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存在感將會降低。從“尼克松沖擊”到克林頓訪華中美建立戰(zhàn)略伙伴關系再到現(xiàn)在的朝核問題中美磋商,日本在審視中美日三邊關系時始終沒有跳出可能被美國拋棄的所謂“同盟困境”。這反過來也說明:日本如果不能推進以中國為重點的亞洲外交,那么日美同盟也很難深化。
近年來,“強化日美同盟”似乎成為日本政府和媒體不可或缺的外交關鍵詞,而潛臺詞幾乎約定俗成地被默認為日美加強軍事合作以對應所謂的“中國崛起”和外交上的“強硬”。坦誠地說,對于中國快速發(fā)展,日本作為鄰國有一些不安可以理解,需要通過加強與其他強國的關系來減少不安感也不奇怪,但是,加強作為日本外交基軸的日美同盟的意義如果僅從針對第三國的角度來理解,恐怕很難有大作為。
戰(zhàn)后日本外交的核心是對美關系。不可否認,雙方在維護同盟關系方面的努力比較成功。但是也應當看到,冷戰(zhàn)后的20年里,國際和地區(qū)形勢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其中最重要的變量就是中國的迅速發(fā)展。毫無疑問,同美國其它的東亞盟國一樣,如何同中國建立長期穩(wěn)定和建設性的伙伴關系,將成為今后較長時間內(nèi)日本外交的中心任務,特別是處在目前中日關系發(fā)展赤字的階段,這個任務更加突出。從這個意義上說,強化日美同盟應當服務于這個中心任務,日美關系加強同發(fā)展與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亞洲國家之間的關系應當是相互支持的關系,而不是相反。
美國不止一次地向日本表示了強化日美同盟與改善中日關系之間不是對立的觀點。2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同奧巴馬會談時,首先介紹了日本國內(nèi)關于集團自衛(wèi)權的討論以及增加軍費的情況,向美國顯示了日本對加強同盟的貢獻。但從美國方面來看,日韓關系不改善讓同為同盟關系的美國在東北亞很難辦,而更讓美國憂心的是中日關系的僵局,以至于奧巴馬特別提醒“良好的中日關系符合美國利益”。在同克里會談后的記者會上,日本外相表示在朝鮮問題上要加強“日美韓協(xié)調(diào)”,但當下的日韓關系狀況似乎并不樂觀。
日美同盟是日美的雙邊安排,強化本身沒有問題,如果仍然延續(xù)過去冷戰(zhàn)時期的方式強化則是不合時宜的。對于日本來說,強化日美同盟的關鍵是要有利于重建同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亞洲各國的關系,減輕上述“同盟的困境”,改善日本的“安全憂慮”。中美正在致力于建立“新型大國關系”,那么日本對日美關系的理解是否也需要有所創(chuàng)新呢?否則,在這個動態(tài)變化的三邊關系下,日本很可能會失去同中國建立長遠穩(wěn)定的建設性伙伴關系的時機,那樣的話,日美同盟深化的意義就更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