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步入政壇到晉身最高領導層,張成澤用了28年。
進入政壇后,張成澤便獲得了著力培養(yǎng)。他曾多次受金日成、金正日之命出訪韓國、歐美、中國,而外界對他的評價普遍都不低,認為他頭腦靈活,視野廣闊。
張成澤還憑借在“深化組事件”中出的力,獲得了金正日的信任。1994年,金正日正式接班,并將張成澤看作是重要助手。為了穩(wěn)定權力,金正日通過“深化組”進行了一場“搜捕間諜”運動,張成澤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后由于外界壓力,“深化組”被撤銷,三名負責人中有兩人被處死和關押,只有張成澤全身而退,足見金正日已開始將張成澤看作是“心腹”。
然而,深受器重的張成澤卻在2004年突然被貶為黨校負責人,這對于處在上升期的張成澤而言,幾乎是個閑職。此后,張淡出了公眾視線。
對此,外界有諸多猜測。流傳最廣的是“張成澤因為金家繼承人問題站錯了隊”,也有說法是“金正日給了這個黨校負責人研究開放改革和資本主義的任務”。當然,還有一個說法給了外人更多聯想空間:接觸過張成澤的朝鮮人士透露,張成澤夜夜笙歌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這讓金敬姬極為不滿。金正日將其流放,是為了給張成澤一個下馬威。
時隔兩年,2006年11月28日晚,張成澤忽然在朝鮮最高權力部門國防委員會主辦的迎春晚會上現身。
張成澤復出,這其中既有最高層親屬身份的因素,也與金正日的政策調整有關。盡管朝鮮推崇先軍政治,金正日也擔心過分依賴軍隊勢力會出差池。從2005年,金正日開始大力扶持“黨”勢力,以削弱軍部影響力。而非軍人出身的張成澤,自然成為最適合培養(yǎng)的民間黨干部。
2006年,張成澤應召返回了政壇,第一個職務是中央群眾團體及首都建設部第一副部長?!笆锥冀ㄔO部第一副部長有可能通過對平壤的總體重建和開發(fā),創(chuàng)造出改革開放政策的實際成果。”韓國西江大學教授金永洙分析。
此后,以張成澤為代表的黨干部試圖發(fā)揮更大的影響力:除了在2007年推進與美國的無核化談判外,還主導了當年10月與韓國的第二次首腦會談。而在經濟領域,張成澤一派希望通過掌控外匯資金來源,支撐國家經濟。
而張成澤的仕途也以一年一個新官銜的速度在飛快進展著。將張成澤作為“顧命大臣”培養(yǎng)的金正日,甚至在去世前一個月,給了張成澤一個大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