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網絡熱詞盤點:中國大媽、習大大、麗媛style、主席套餐上榜。
2013年的網絡熱詞,你還記得哪些?
8月20日,上海交大輿情研究實驗室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lián)合主辦“2014年《輿情藍皮書》發(fā)布會”,通過大數據梳理出2013年網絡熱詞,霧霾、單獨二胎、轉發(fā)500次、棱鏡門、比特幣、中國大媽、習大大、麗媛style、主席套餐上榜。
《輿情藍皮書》認為,網絡熱詞以一種濃縮、簡練的方式匯集了網絡熱點事件,反映了網民的情緒與關注焦點。2013年網絡熱詞延續(xù)了以往網絡熱詞詼諧、諷刺的風格。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網絡熱詞的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影響范圍越來越廣,“朝發(fā)夕傳”甚至“事發(fā)詞傳”。
而且,2013年網絡熱詞更多地反映現實中的各種問題,以及社會民意,尤其是與國家領導人相關的熱詞增多。
比如,關于領導人的熱詞呈現接力的狀況。繼“胡哥”“濤哥”成為網友對胡錦濤主席的昵稱之后,新浪微博網友“學習粉絲團”首次使用“習大大”作為對習近平主席的昵稱,其平民化又富親切感的稱呼得到公眾的追捧。
在習近平主席與夫人彭麗媛出訪時,又刮起一陣“第一夫人”旋風,隨之出現了“麗媛style”等詞匯。2013年末,習近平主席排隊買包子的新聞也讓“主席套餐”一詞走紅。這一現象體現了民眾對國家領導人務實、親民、廉政執(zhí)政風格的贊賞與期待。
2013年,與社會問題、政策法規(guī)有關的詞匯仍屢見不鮮。例如,“鎘大米”反映了公眾對食品質量問題的擔心;“十面霾伏”既有對環(huán)境污染的諷刺,也充滿著擔憂之情。雅安地震之后的“理性救災”等詞語折射出當災難性事件發(fā)生時,民眾除了關切之外,更多了一些理性。
新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法規(guī)也受到了公眾的極大關注,“單獨二胎”、“交通擁堵費”、“光盤行動”、“中國夢”、“霧霾津貼”、“防空識別區(qū)”、“國家安全委員會”、“383改革方案”、“以房養(yǎng)老”等詞匯持續(xù)高熱,雖然人們對這些政策褒貶不一,但體現出公眾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2013 網絡熱詞的另一大特點,是網友全民狂歡式的造詞熱。如出現了“十動然拒”、“喜大普奔”、“不明覺厲”等在形式上類似傳統(tǒng)意義的成語;以及以網絡造句為主的“待我長發(fā)及腰體”等形式,此類造句并不帶有濃重褒貶色彩,而是沒有主題的隨意吐槽或是帶有很強烈的自我情緒抒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