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7月24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24日宣布,南非一名出生后被診斷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兒童,在嬰兒時期接受該機構支持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后,實現(xiàn)了“功能性治愈”,迄今已有8年半時間沒有接受藥物治療,而體內病毒仍被抑制。
對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停止治療后,雖然其體內仍存在少量病毒,但病毒被完全抑制且用常規(guī)方法難以檢測出來,身體各種機能正常。
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2007年,這名兒童出生32天后,被診斷出感染艾滋病病毒。這名兒童隨后參加了該機構支持的一項臨床試驗,在2個月大時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共持續(xù)40周。
聲明說,接受治療后,這名兒童的血液內已檢測不到艾滋病病毒。當這名兒童9歲半時,研究人員在其體內僅發(fā)現(xiàn)了與很少一部分免疫細胞結合在一起的艾滋病病毒,這部分病毒處于潛伏期,被完全抑制。
聲明指出,這名兒童沒有與自發(fā)性控制艾滋病病毒相關的基因特征,因此接受40周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應該是其獲得“功能性治愈”的關鍵。
此前曾有兩名艾滋病兒童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后實現(xiàn)“功能性治愈”。其中一名是來自美國的“密西西比嬰兒”,在2010年出生30小時后接受治療,18個月后因故中斷,“功能性治愈”保持27個月,此后病情復發(fā)。另一名是1996年出生的法國兒童,于3個月至6歲期間接受治療,直到18歲時仍保持“功能性治愈”狀態(tài)。
“我們仍需進一步研究如何緩解艾滋病病毒對感染兒童的長期影響,”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下屬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說,“但這個新病例增加了我們的希望,即在嬰兒期對艾滋病兒童開展短暫治療,我們可能讓他們免除終身治療的負擔以及與艾滋病相關的長期免疫激活所帶來的健康后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