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泉州市鯉城全區(qū)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擔當,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政治自覺,團結(jié)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信心,同心抗“疫”,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
鯉城微事推出《“疫”線守護 共克時艱》專欄,記錄這場“戰(zhàn)疫”中值得銘記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向“最美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匯聚全社會抗擊疫情的精神力量!
街道、社區(qū)的應急處置人員、入戶排查人員、環(huán)衛(wèi)工人,都需要充足的防疫物資,如何保障“疫”線人員防護到位、健康安全,臨江街道黨政辦副主任、機關(guān)黨支部副書記石祥化身街道防疫后勤大管家,一個多月來,一心撲在防控物資采購供應工作上,每天精打細算,想方設法保證物資供應,滿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
時間就是生命,物資就是保障。“有了物資,就有底氣,即使買到一個口罩,我都能高興半天,一線工作人員接觸流動人員多,危險性大,只要他們安全,我們就安全。”石祥說,只要疫情不結(jié)束,他就不停歇,為同事們做好后勤保障。
提前結(jié)束休假,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1月23日晚,剛驅(qū)車回到貴州老家,石祥看到單位微信群不斷彈出有關(guān)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心里一直無法平靜。在取得家人支持后,1月25日(大年初一)一大早,他便打電話給街道領導,提出要提前結(jié)束休假,參加防控工作。
“我每年才回貴州老家一次,我兒子每兩年才跟我回去一次,全家團聚見面的機會不多。”石祥說,父母在老家生活,父親今年75歲,母親71歲,原本他計劃多逗留幾天,好好陪陪父母,也讓父母能夠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在回家途中,他留意到網(wǎng)絡上和微信群里越來越多關(guān)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心里總是不踏實。
“我是黨員,還是街道機關(guān)支部副書記,關(guān)鍵時刻要在崗在位!”1月27日凌晨,石祥與家人匆匆道別,趕回鯉城,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石祥擔任臨江街道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主要負責防疫物資保障工作。疫情之初,各地防疫物資緊缺,臨江街道也不例外,“工作一開始,我們就對街道的防疫物資進行清點統(tǒng)計,建立臺賬。”石祥介紹,當時庫存只有100瓶84消毒液,沒有酒精,口罩更是無法滿足一線人員的消耗需求,物資供應壓力很大。
“剛剛開始那段時間,各類物資太難找了。”為了盡快籌集到足夠的物資,石祥到處打聽,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廣泛聯(lián)系可靠貨源。1盒口罩、1盒手套、1瓶消毒液……不管多少,他都盡力搜集,不放過任何能用得上的物資。
精打細算,用好每一份防疫物資
清點統(tǒng)計物資、合理分發(fā)物資、聯(lián)系購買渠道……這是石祥每天的工作。
為確保把防疫物資用在“刀刃上”,每一個細節(jié),石祥都要精打細算。“街道應急處置人員、重點接觸人員、環(huán)衛(wèi)工人等都需要有口罩、手套等防護物資。”石祥說,每天至少需要300個口罩、100雙手套以及100斤消毒水,前期只能一天一發(fā)。隨著疫情防控的升級,物資保障愈發(fā)緊張,消耗速度明顯大于供應,石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個多月來,他每天平均接打40多個物資采購電話,高峰期時近百個;藥店、超市、網(wǎng)店……只要一聽說哪里有出售防疫物資,他都第一時間追上。
有一次,石祥從同事那得知,天后路附近一家百貨正在出售口罩,他立馬趕了過去??墒?,百貨實行口罩限購,無法大量購買。他找上該百貨負責人,說明街道面臨的情況。該負責人當即與廠家溝通聯(lián)系,捐贈1000個口罩。
在石祥及同事的努力下,臨江街道各類防疫物資儲備情況大為改善。“現(xiàn)在壓力小了許多,庫存有口罩近1萬個、手套1200雙、護目鏡30個、消毒水600斤、酒精150斤。”對于街道儲備的防疫物資,石祥如數(shù)家珍,如今物資充足了,一天一發(fā)也變成了幾天一發(fā)。
防疫保障工作雖不在一線,但是事務繁瑣,常常需要加班加點,石祥毫無怨言:“相比防控一線工作人員,我做的這些事其實很平常,盡自己最大努力,多想辦法,就是要保障好一線人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