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戶摸底厝邊困難看了讓人心酸 物資缺乏急需援手
急需物資
林阿婆家的樓梯沒扶手,晚上沒燈,實(shí)在不安全
海都網(wǎng)-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訊 “真的沒想到,需要添置的東西這么多?!币粋€下午,義工們走訪了水門社區(qū)的3戶人家,可本子上已記下一串串急需的物資。
周末就要行動了,可到目前為止,他們只有一套水電維修工具,連最基本的人字梯都沒有。還有燈泡、電線等必需品,也沒有著落。如果您手頭有這些物品,愿意伸出援手,請撥打海都熱線通968111,謝謝!
“謝謝你們,這么好心,一定會工作順利,平安健康!”送別義工時,82歲的林阿婆站在門口,重復(fù)著這句話。聽說大家周末會上門幫她安樓梯扶手,讓黑乎乎的樓道亮起來,她一個勁兒地說:“好啊,好啊,我在家等你們!”
昨天,是本報與泉州義工俱樂部聯(lián)合啟動“海都陽光行動”的第一天。義工們先行探訪了水門社區(qū)的三戶困難厝邊,他們家里或多或少都有急需解決的問題,有的是樓梯沒有扶手,有的是電線亂纏,家里的電燈沒燈泡……讓義工們看了心酸。
本周末,行動就要開始了,多名讀者來電表示要盡一份力。而目前最緊缺的,仍然是物資!
幫幫困難厝邊
肖寶獎阿伯: 照顧癡呆的母親 管不了家里電線亂纏
住在水溝巷39號的肖寶獎阿伯家,是義工們走訪的第一家。肖阿伯的家是一棟石頭房子,上世紀(jì)80年代末建的。推門進(jìn)去,黑乎乎的。大廳天花板上,只留著一個空燈頭,沒有燈泡。再往里走,一樓兩個房間和廚房之間,幾條電線在墻上、天花板、墻角間,交錯拉著,電線接頭完全裸露。
“什么都要錢啊,沒辦法……”阿伯眉頭皺了起來。這里,住著他患老年癡呆癥的老母親,還有嫂子和哥哥的孩子。阿伯家有三個兄弟,兩個哥哥先后離世。阿伯一個人又要修自行車賺錢,又要照顧母親,哪里還顧得上那些電線?!案兄x你們!謝謝,謝謝!”樸實(shí)的阿伯,一句句都是感謝。
林培卿阿婆:黑暗的樓梯拐角 圍欄一動就倒
林培卿阿婆家的老房子,讓義工們感到震撼。她也住在水溝巷,今年82歲,三兒子幾年前精神失常,幾個月前被送往精神病院。
“住30多年了!家里窮,湊合著過啦?!比龑永戏孔?,一樓最暗。窄窄的過道連著狹窄的樓梯。讓大家驚訝的是,樓梯轉(zhuǎn)角上樓的地方,沒有燈,要在黑暗中摸索。走到三樓,讓義工們直呼“太危險了!”原來,從2樓通往3樓的樓梯,沒有扶手,只在轉(zhuǎn)角處放了一根木棍,棍子上斜著綁了一道鋁合金圍欄。“這還是老三沒病之前弄的,現(xiàn)在更沒人管了?!蹦竟魍耆珱]有固定,稍微踢到,整個圍欄就會全部塌下,阿婆每次從旁邊經(jīng)過,都要特別留心。
“樓梯扶手一定要解決,太不安全了!”除此之外,義工們還想幫阿婆在廚房里裝一個水龍頭,這樣她洗碗就不用再爬到高臺上了,原先洗碗的地方一下雨就嚴(yán)重漏雨。
“還有這個,玻璃破了,能解決嗎?”臨走時,阿婆有點(diǎn)不好意思地問。“可以,可以,一定幫你弄好!”
“謝謝你們,都是好人??!”臨走時,阿婆站在門口揮手,她說盼著好心人幫助,會在家等著。
我要當(dāng)義工 兩位水電師傅提供專業(yè)支援
昨天,“海都陽光行動”啟動,一天之內(nèi),就有好幾個人打來電話,想加入義工隊(duì)伍。
38歲的田素軍來自山東,在泉州開辦教輔機(jī)構(gòu)。他說,自己曾經(jīng)資助過不少貧困學(xué)生,來泉州后,一直想找機(jī)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覺得我們的行動是個好機(jī)會,“呵呵,我不懂水電。不過,我有車,有需要的話,可以提供。”
而老家在洛江的彭來發(fā)先生是位水電工?!皼]想到做這一行,還能幫上忙,我要加入!”他說,自己很早就有幫助別人的想法,但是一直沒有遇到心儀的公益組織,“你們能提供這樣的機(jī)會,真是太好了!”同時打電話報名的,還有另一名水電師傅陳四榮,“很期待自己能出一份力!”(本網(wǎng)記者 李秋云 謝向明 實(shí)習(xí)生 楊雯雅 文/圖)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