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路上車輛的剎車聲、喇叭聲,到廣場舞音樂聲……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噪音讓人不堪其擾。4月16日是世界噪音日,讓我們對生活中的噪音說“不”,從自己做起,拒絕噪音。
據(jù)了解,噪音達到60dB(分貝)的時候,就能讓70%的人驚醒,嚴重影響睡眠,造成人疲倦不堪。睡眠質(zhì)量不高則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而噪音每上升一分貝,高血壓發(fā)病率就增加3%。噪音是心臟病誘發(fā)因素之一,它雖然不能直接殺死人,但會讓人更加緊張、壓力更大。
日前,記者在學府路走訪時就碰到這樣一幕,幾位學生正沿著學府路步行道往學府公園走去,突然一輛大貨車疾馳而過,伴隨的還有一聲刺耳的鳴笛。鳴笛聲巨大,嚇得幾位學生中一位手機直接掉到地上。記者從旁走過,看到學生的手機屏幕已經(jīng)摔壞,幾位學生正因此吐槽貨車司機。
類似這樣尖銳的“鳴笛”,生活中還有不少,令人反感。市民莊女士便向記者吐槽,自己家住的小區(qū)靠近馬路,常常會有司機深夜鳴笛。“我睡眠本來就淺,鳴笛的聲音把我吵醒后,常常后半夜都是在失眠中度過的。”莊女士表示,住宅區(qū)附近深夜嚴禁鳴笛應該是大家都有的常識,這些司機的行為實在有失文明。
另外一個噪音重災區(qū)來自大排檔。據(jù)了解,市民高女士家樓下有一家大排檔,生意很好。但也正因此,每逢深夜的“劃拳”“吆喝”聲不絕于耳。“他們常常要折騰到次日凌晨3點多,有時還會更晚。”高女士說,隨著天氣逐漸變暖,時間更要往后推遲,自己每天晚上都要關著窗戶、塞著耳塞才能入眠。
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的噪音來源。比如住宅區(qū)內(nèi)進行家居裝修、家用電器的使用;鄰居的大聲說話、腳步聲、拖拉桌椅聲及寵物叫聲等超出正常生活產(chǎn)生的分貝數(shù)的聲音,都有可能干擾到周圍鄰居生活。
這些噪音并非難以控制,只是主動權不在受影響者手里,而是在每個人手里,所以請所有人務必做好各自的“聲音管理”。居家生活要安靜,進屋先換上軟底拖鞋,桌椅腳上貼防滑墊,看電視控制好音量,孩子跑跳鋪墊子等。生活處處是小事,卻是文明進步大事。
?。ㄓ浾?張澤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