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12月8日訊 昨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正式出爐。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孫世剛教授當選中科院化學部院士,成為今年我省高校唯一當選的中科院院士。2013年,廈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韓家淮也是當年我省高校唯一當選的中科院院士。截至目前,廈大已有12名中科院院士,還有1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孫世剛
海都記者從廈門大學獲悉,孫世剛1954年出生,是重慶萬州人,1982年本科畢業(yè)于廈門大學化學系,1986年在法國巴黎居里大學獲國家博士學位,1987年學成歸國到廈門大學工作,致力于開拓原子/分子水平電催化研究。1989年起歷任廈門大學副教授、教授、特聘教授。主要從事電化學和表界面科學研究。
孫世剛教授帶領的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制備出鉑二十四面體納米晶粒催化劑。傳統(tǒng)的低表面能金屬納米晶體一般是立方體或八面體,而二十四面體鉑納米晶體,不但能夠耐受高達800℃的高溫,還具有很強的催化活性,能夠達到一般鉑納米催化劑活性的2至4倍,提高催化效率,因此在燃料電池、電催化等領域中具有重大的應用價值。該成果于2007年發(fā)表在《科學》(《Science》)雜志,立即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福建省科協(xié)院士辦主任沙中然介紹,目前閩籍院士共147人,其中健在97人。而在閩院士加上新入選的孫世剛教授后,由17人變?yōu)?8人。(海都記者 陳贄超 林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