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虎媽”蔡美兒的中國之旅又一次在媒體上掀起了關(guān)于教育模式的探討。微軟亞太研發(fā)集團首席技術(shù)官張宏江也低調(diào)參與了討論,他在自己的微博上說,今年,微軟亞太研發(fā)集團有6位高管的孩子高中畢業(yè),孩子們?nèi)忌狭似樟炙诡D、麻省理工等美國一流的大學,但沒有一個家庭采用“虎媽式”的教育。
6名考上美國名校的孩子中有張宏江的長子丹,他拿到了美國常青藤名校布朗大學的通知書。
張宏江提到的6名高管父親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從小接受的都是中式教育,成年后又都到歐美國家深造,可以說他們既是中式教育的受益者,也從歐美的教育中汲取了養(yǎng)分。更重要的是,作為親歷者,他們對中西方教育模式的優(yōu)缺點都諳熟于心。
這些有雙重教育背景的父母如何教育子女,是做嚴厲教條的虎爸虎媽,還是寬松放縱的羊爸羊媽,抑或是虎媽羊爸兼而有之?事實上,在有的問題上,這些父母已經(jīng)很西化,比如,尊重孩子的興趣,很看重家庭和學校的互動,但在一些問題上,有的父母依然堅守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觀,比如,還是很看重考分。
不要被作業(yè)綁架的童年
張宏江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上大學時只有17歲。大學畢業(yè)短暫工作后,又在丹麥科技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美國工作。
到了長子丹該上小學的時候,恰巧張宏江加入微軟中國研究院,全家從硅谷遷到北京,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該給孩子選什么樣的小學?
費了一番周折后,北京一家頗有名氣的小學同意接受丹??僧攺埡杲瓕嵉乜疾炝四撬鶎W校后,他決定放棄那所以“學習任務很重”出名、并且被很多家長追捧的學校。直到今天,張宏江還記得那所小學教室里人滿為患的場景,一個班,60多個孩子在局促的環(huán)境里齊刷刷地寫著作業(yè)。
據(jù)他所知,美國的小學,一個班不超過23個學生,老師熟悉每個孩子,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一個班60個孩子,張宏江擔心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得不到老師的關(guān)注。更關(guān)鍵的是,在美國生活的那幾年,美國小學生的輕松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堅定地認為,孩子應該有個快樂的童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被作業(yè)綁架。最后他把孩子送進了一所教育模式完全與美國接軌的國際學校。
在張宏江看來,丹的童年少了大量的習題和作業(yè),但不等于他的基本功就不扎實。他記得,丹在學校里也參加過國際數(shù)學競賽,還拿了不錯的名次。但那次比賽對丹來說,就是一次平常的考試,在此之前,他從未接受過專門的奧數(shù)訓練。而且獲獎證書也被他輕描淡寫地放在書包里,直到媽媽給他整理書包時,才知道他在很重要的比賽里拿到了很好的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