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期許紙上存
當下,招生錄取工作已經(jīng)電子化、數(shù)字化,錄取通知書的“通知功能”已被弱化,在網(wǎng)上都能查到錄取結果。而這一形式之所以仍為各高校保留,除了為考生提供一份正式的、書面的錄取證明,還在于其承載著特殊的象征意義。
“此后,你將與歷史上眾多燦若星辰的名字一起,共享‘浙大人’這個無尚光榮的稱號,共同承擔起國家和社會的責任。”這是印在浙江大學錄取通知書里的一句話。今年的醫(yī)學專業(yè)新生陳錦儀說,錄取通知書上的話帶給她濃濃的歸屬感。
清華大學連續(xù)三年向新生贈書,以書達情。從《平凡的世界》和《瓦爾登湖》,到今年的西方藝術史經(jīng)典之作《藝術的故事》,表達了學校對新生“在藝術中獲得人生樂趣”的期許。
用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是陜西師范大學堅持了11年的傳統(tǒng),校內書法好的老教授為新生書寫這一“開學初禮”。一紙墨香背后也傳承了濃濃的文化情懷。
“錄取通知書設計的初衷是傳遞學校的歷史和文化,表達對新生的期許和愿景。”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周明初說,一張紙承載了獨特的人生記憶,也激發(fā)了愛校的傳承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