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家長認為早教責不在己,專家稱幼兒園也應該指導家長如何教孩子
兒童早期教育應當著重知識技能還是生活習慣?老師與家長,誰的責任更重大?昨日,廣東省婦聯(lián)與廣東省家庭教育研究會聯(lián)合發(fā)布的《“早教”的認識誤區(qū)對家庭教育影響的研究》(下稱《研究》)中顯示,有三分之一的受訪家長認為,應該由幼兒園老師來承擔主要的早教責任。
家長不懂教責任推老師
《研究》對廣州、佛山、東莞等多地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結果顯示部分父母在早教(對0-6歲幼兒進行的教育)中的角色認同存在誤差,急功近利的價值取向?qū)е陆逃Ч芳选P驴靾笥浾邚摹堆芯俊分辛私獾?,?0.9%的受訪家長認為早期教育應由父母主要負責,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家長認為幼兒園老師的責任更重要。超過45%的受訪家長表示,曾經(jīng)帶孩子到早教機構參與各項課程。
《研究》認為,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站。但許多家長不知道應該教什么,如何施教,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往往追隨幼兒園教育甚至是學校教育。
早教目的存過多功利思想
在“你為什么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調(diào)查中,有約35%的家長選擇“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提前并加速發(fā)展”,另外有33%的家長選擇“開發(fā)孩子的潛能,發(fā)展越早越好,才能越多越好”。
《研究》認為,家長對孩子的早教目的還存在過多功利思想,亟需矯正。家長以成人的眼光來要求孩子,希望早期教育能為將來服務,往往忽略了一個孩子的正常需求。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逼著孩子學習,結果導致親子關系越來越緊張、疏遠。
四成家長讓孩子上特長班
《研究》顯示,有43.3%的受訪家長將早期教育等同于孩子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他們盡量讓孩子參加各種特長班,學習舞蹈、鋼琴、奧數(shù)、圍棋等。
一方面,不少家長把識字、背詩、計算、拼音、學外語當做早期教育的主要課程,而且認為越早越好。另一方面,許多早教機構學習內(nèi)容以技能技巧為主,罔顧孩子的成長需要和孩子的身心成長規(guī)律。
《研究》認為,早教的重點并不在知識的教育,在早期教育中家長更應該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引導孩子去探索。一味用“知識”、“技能”占據(jù)了孩子們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只會減少他們感覺世界和認識自己的機會和能力。
另外,有超過七成的受訪家長表示,曾經(jīng)無意中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對此,《研究》認為,家長要與子女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的關系,而不是父母 “說了算”的獨裁家庭關系。在早期教育過程中,應當強調(diào)父母與兒童的互動成長,因此《研究》呼吁,家長可以教育子女,同時也要接受子女的建議和教育,從傳統(tǒng)的封閉式教育模式轉向開放教育模式。
專家觀點
應向家長普及教育知識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麥志強認為,早教成人化的一個重要原因來自家長的功利心理。麥志強還認為,不管是幼兒園還是早教機構,都以嬰幼兒為直接指導對象,忽視對家長的指導。很多家長對什么是科學的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該進行什么內(nèi)容,早期教育應該用何種方法進行都很迷茫。他認為,應當盡快向家長普及家庭教育科學知識,推動家教科普。
《研究》還認為,家長經(jīng)常把自己的職責等同于保姆,只負責幼兒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忽視了對幼兒的教育,甚至認為對幼兒進行教育主要是幼兒園的任務。其實家長才是幼兒最重要的老師。
《研究》還表示,用興趣班把幼兒的時間填滿、以犧牲幼兒的今天來換取所謂的美好明天的做法并不明智。幼兒的發(fā)展是有階段的、有規(guī)律的,父母需要遵循這一規(guī)律,在尊重幼兒的興趣、個性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幼兒全面發(fā)展,讓早期教育回歸童年。
家長無意中做什么 百分比
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72.8%
過度溺愛孩子 35.4%
不能做孩子的榜樣 28.5%
抹殺了孩子求知的天性 10.1%
●(注:多選)
您做了以下哪件事情 百分比
不論花多少錢,一定要讓孩子上好幼兒園 27.2
盡量讓孩子參加各種特長班,學習舞蹈、鋼琴、奧數(shù)、圍棋等 43.0
很少有機會讓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13.3
孩子所做的事情幾乎都由您來做 9.5
自己太忙,無暇顧及孩子 7.0
●(注:單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