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省文聯指導、省文旅廳支持的“戲聚武平”2025客家戲劇周暨閩粵贛民營劇團交流演出活動,3日在武平縣拉開帷幕。連日來,來自閩粵贛桂臺的26家劇團在武平貢獻連臺好戲,客家戲劇聯盟也同期開展為期一周的眾多活動。
從4日到6日,在武平縣百家大院、興賢坊梨園、興賢坊傳統(tǒng)文化街區(qū)廣場等地,閩西漢劇、廣東漢劇激情上演,雜技、木偶戲輪番獻技,山歌戲、贛南采茶戲、桂南采茶戲各展魅力,更有上黨梆子、客家歌舞、花朝戲、三角戲等驚艷登場,臺灣紅瓦民族舞蹈團、臺灣愛心藝術舞蹈團也跨越海峽傾情參演。江西和廣東展演日中,各式采茶戲盡顯贛地風情,木偶小戲、客家山歌劇等演出展現粵韻悠長。
4日,福建省中青年戲劇人才培訓班在武平開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柳萍,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原所長宋寶珍,廣西彩調劇表演藝術家龍倩等專家現場開講。培訓班結合省文聯“會員回家月”活動,旨在提升我省中青年戲劇人才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表演水平,將持續(xù)至8日。
省戲劇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秘書長余守英說,本次客家戲劇周旨在推動優(yōu)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通過展示客家文化(閩西)生態(tài)保護區(qū)建設成果,不斷探索戲劇發(fā)展新模式,加強戲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文化生態(tài)整體性保護理論及實踐研究,促進客家戲劇聯盟縣的資源共享。
據了解,客家戲劇聯盟成立于2017年1月,由武平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牽頭組建,迄今已吸引了57個成員單位加入,成員單位遍布閩粵贛桂臺。聯盟以保護客家戲劇為根本,以振興戲劇藝術、建立客家戲劇合作的機制和平臺為目標,對客家戲劇的弘揚、傳承、發(fā)展等方面進行探索性實踐。(記者 陳尹荔 實習生 黃心媛 林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