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福建,暑氣未消,而福建省美術館內已是一片墨香沁人。8月14日,“嶺上白云——中國當代文人畫名家邀請展”盛大啟幕,98位書畫家的103幅力作齊聚一堂,以筆墨為橋,連通古今,在青綠設色與水墨氤氳間,勾勒出中國文人畫的精神圖譜。
此次展覽由福建美術出版社與福建省美術館主辦、中國美術學院今藝社及西湖畫會協(xié)辦,以“文人藝術理念”為核心,突破了學院與非學院、美協(xié)與民間的傳統(tǒng)界限,構建起一個跨越地域與身份的精神共同體。此外,特邀藝術界知名人士洪惠鎮(zhèn)、尉曉榕擔任學術顧問,金心明出任藝術總監(jiān),眾多知名藝術家的深度參與,為展事注入深厚學術底蘊與藝術價值。
展覽現(xiàn)場,一幅幅作品或工筆細膩,或縱筆放浪,卻皆透著“寄興游心”的雅致。如參展藝術家謝佩新的《黎城板山太行圖》,以留白與淡墨交融,恰似太行晨霧的氤氳,賦予畫面靈動的呼吸感;洪惠鎮(zhèn)的《母親花:康乃馨》則以深情的筆觸抒發(fā)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衲子的《蒼柯翠筱》筆墨古拙老辣而不失鮮活,蘊藏著自然生長的蓬勃生命力。展覽策展人羅方華表示:“這次展覽不僅僅是作品的展示,更是一次對文人藝術理念的深入探討與傳承,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文人畫,共同推動這一傳統(tǒng)藝術形式在當代的發(fā)展。”
觀眾駐足欣賞作品。東南網記者 薛莞馨 攝
此次展覽展出作品涵蓋山水、花鳥等多個主題,吸引眾多藝術愛好者慕名而來。在館內,觀眾或駐足細品筆墨細節(jié),或低聲交流心得,墨香與耳語交織,構成一幅生動的圖景。有觀眾不由地感慨:“看著這些畫,內心也跟著清爽起來,仿佛能觸摸到書畫家澄澈通透的精神世界。”
展覽同期,一場以“返本開新——文人畫的價值與意義”為主題的研討會在省美術館舉行。學者與畫家共探文人畫在當代的傳承路徑,強調其“否定-回歸-重估”的發(fā)展軌跡,印證了歷史眼光的重要性。
“春秋一支筆,山河有來人。”當關于大寫意繪畫走向式微的討論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本次展覽的舉辦,恰似一縷嶺上白云,為過度追求功利的社會注入一份平衡之力,更昭示著:文人畫的精神火種,從未熄滅,更將在新時代新福建的土壤中,扎下更深的根系。(記者 薛莞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