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fā)生后,柴先生撥打了餓了么點餐平臺的客服電話,工作人員表示,類似的情況,他們此前已經遇到過好幾次,每次他們都會配合進行調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信息不是他們泄露的。
餓了么點餐平臺:“這個我們平臺是根本不可能提供信息的,可能你的信息是從商家那里泄露出去的。”
柴先生點單的商家,位于江北區(qū)觀音橋朗晴廣場,記者首先進行了走訪。
商家:“不是我們。不是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不僅是商家說沒遇到過這種騙局,就連一旁休息的騎手們,也說聞所未聞,在這群騎手中,記者沒有尋找到當天為柴先生送餐的騎手,因為那位騎手一直沒有接聽電話,記者也無從得知當天送餐的前后細節(jié)。騎手們說,僅僅是餓了么平臺,就有專屬騎手和眾包騎手,要找到人,很難。何況,泄露信息的,可能根本不是騎手。而且即使遇到換餐補差價的情況,一般的做法都是騎手向商家墊付錢,等到送餐時,客戶再當面付給騎手,根本不是騙子所說的那樣。
騎手:“那只能怪你自己了。不都不是那個人的號碼,打過來你也信,而且二維碼這種,你給別人,你真的只有怪你自己了,就當買智商了。這種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
點外賣的流程,大致如下:用戶通過平臺,向商家點餐;商家接單后,開始制作;接到平臺指派后,騎手到商家那里取餐,并開始派送。記者了解到,盡管多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泄露信息,但是,如果用戶在使用平臺的時候,勾選了匿名購買,或者隱私保護,那么,他真實的電話號碼,就不會向商家和騎手顯示出來。這一功能,餓了么、美團等稍大一些的點餐平臺都具備。采訪中,一位騎手向記者展示了他的送餐頁面:因為用戶在點餐的時候,啟用了這一功能,所以,他與客戶的聯(lián)系,都是通過一個虛擬號碼。
騎手:“它全部是顯示的都是156,等于說我們看不到客人的電話,這是虛擬號碼相當于,我們等于說把客人的電話全部屏蔽了的。”
“餓了么”點餐平臺客服人員:“如果您勾選了匿名購買,我們這邊一線客服也是看不到的,騎手也是看不到的 ,商家也是看不到的。除非我們這邊技術人員才能看到,他們更不會泄露這個信息了。”
然而,記者隨機采訪中發(fā)現(xiàn),這一功能并不是所有用戶都會設置,包括被騙了近兩千塊的柴先生在內。
騎手:“有些客人他不需要保密啥,可能就沒設置。”
如果有條件進行匿名設置,對個人信息必然能夠起到很好的保護;如果不行,那得記住,任何時候,支付寶的付款碼,僅用于付款,為了防止詐騙,請勿轉發(fā)給他人。
目前,柴先生已經報案,等待警方介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