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去年考察太平島戰(zhàn)備
C-130運輸機降落太平島
臺當局近日宣布,南沙太平島整建計劃今年正式啟動,將先擴建碼頭,再延長機場跑道。一石激起千層浪,幾年前突然叫停機場擴建計劃的馬當局,為何又在敏感時刻重啟?臺灣在南海還會有別的重大舉措嗎?針對外界討論的熱點話題,導報記者采訪了島內(nèi)軍事專家、前海軍上校王志鵬。
稱不上機場的簡陋跑道菲律賓修整南沙中業(yè)島機場跑道引起爭議,臺當局“外交部”近日發(fā)表聲明,強調(diào)不承認菲律賓這種非法之舉,并同時宣布今年正式啟動南沙太平島整建計劃,臺當局“海巡署”、“國防部”與“交通部”港灣研究中心將填海造陸,將太平島跑道從1200米延長為1500米。
臺灣已派遣施工團隊進駐太平島,一部分人員施做“海巡署”南沙指揮部40炮炮陣地,另一個單位對現(xiàn)有跑道做例行檢整,評估延長。將先興建碼頭供工作船靠泊與大型機具登岸,再做跑道延長工程。
臺當局強調(diào),將太平島跑道延長,主要是考量空軍運輸機的任務頻率、酬載需求,以方便空軍C-130H運輸機增加物資運補能量。
據(jù)了解,太平島機場雖然名列南沙群島四大機場之一,卻是南沙所有機場中跑道最窄的機場———寬度僅為30米,長度也僅有1150米。該機場建設計劃始于2005年,當時臺當局宣稱基于“國土”永續(xù)經(jīng)營和人道救援考量,將太平島僅有的一條中央道路拓寬加厚,平時作為人車交通干道,緊急時供航空器起降,于2007年底竣工。
因此,所謂的太平島機場雖然可供短距起降性能優(yōu)異的C-130運輸機使用,但實際上只是可用于航空器緊急起降的跑道,既不能運補航空燃料,也不具備飛機的維護檢修能力,并不算是真正的機場。此次太平島整建計劃如能順利完成,跑道延長后的太平島機場將名副其實很多。
提升太平島補給能力作為南沙第一大島嶼,太平島被稱為“南海心臟”,距西沙群島約400海里,距臺灣本島的高雄市860海里,距離菲律賓蘇比克灣基地約440海里,距馬六甲海峽東口的新加坡僅540海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航道安全、海難通報、南海氣象監(jiān)測、國際飛航情報等方面也都有重要價值。平時可作為漁業(yè)基地,并為過往船只提供各種航行服務,戰(zhàn)時則可作為艦艇活動基地和中繼站。
太平島被視為臺當局在南海最重要的一張牌,但運輸補給、制空權問題卻一直困擾著臺灣。
據(jù)王志鵬介紹,太平島離臺灣本島太遠,臺軍以前只能靠登陸艦半年補給一次,而且因為太平島是礁盤地貌,水深不夠,原有的棧橋碼頭自1992年臺風損壞后一直未修復,登陸艦還只能泊于外海1.2海里處,物資要先吊至接駁船再運補上島,風浪一大就很艱難。直到修建了太平島機場,臺軍才改用空軍C-130運輸機,補給頻率提升到每兩個月一架次。但過短的跑道嚴重限制了飛機的總重,扣掉來回3000余公里航程的油料,C-130運輸機的飛行安全受到很多影響,補給能力也大打折扣。今年啟動的太平島整建計劃,將重點放在擴建碼頭和延長機場跑道上,主要就是為了提升補給能力。
既要存在感也要分寸感其實在太平島跑道初期工程竣工后不久,臺軍就提出了第二期擴建計劃,島內(nèi)甚至為此編好了預算。但馬英九上臺后,出于多種考慮,在2009年刪除了這一延長計劃。近幾年來,南海問題趨熱,這一計劃又被多次重提,并遭到越南等南海諸方的抗議。
“事實上,原本的計劃是將跑道延長500米。”王志鵬指出,馬當局之所以決定延長300米,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跑道延長500米,將使戰(zhàn)斗機起降的便利性大增,爭議性和政治壓力都會大很多;二是延長500米需要環(huán)評,而環(huán)保團體的壓力也一直是擴建計劃的重要障礙,延長300米可以繞過環(huán)評,降低太平島整建計劃啟動的難度。
他強調(diào),不管是釣魚島問題還是太平島問題,都是馬當局推動海洋戰(zhàn)略的重要一環(huán)。臺灣現(xiàn)在強化在太平島的作為,實質(zhì)上也是在呼應馬英九力推的“東海和平倡議”,展現(xiàn)在爭議島嶼問題上和平共處、共同開發(fā)的政策立場。對于臺當局來說,既要用好手中掌握的籌碼,強化自身在東海、南海問題上的存在感,又要把握好分寸感,避免激化矛盾,將臺灣推上爭議的風口浪尖。
臺軍作戰(zhàn)部隊難返太平島擴建碼頭、延長機場跑道,太平島整建計劃讓外界充滿想象空間,未來臺軍會否重返太平島也成為議論的話題。
目前臺當局駐守東沙、太平島的數(shù)百海巡兵力,多是從臺灣海軍陸戰(zhàn)隊中征詢意愿或抽簽,經(jīng)過陸戰(zhàn)隊訓練,再改編入“海巡署”管轄,大部分也都是義務役為主?!傲⑽绷钟舴饺涨巴嘎叮昂Q彩稹?012年招募50位志愿駐守東沙、南沙群島的士兵,一年下來,只有2人自愿赴太平島,東沙島也只有6人。
對此,林郁方深感擔憂,他指出,駐守東、南沙的義務役士兵會陸續(xù)退伍,等到2014年臺灣轉(zhuǎn)型募兵后,如果招募不到志愿役接替守備前線,恐怕得面臨沒兵可守的窘境。
與此同時,島內(nèi)也一直有一種聲音,希望讓臺軍最精銳的海軍陸戰(zhàn)隊重返南海,以強化在這些地區(qū)有效而長期的影響力。王志鵬表示,這種聲音其實主要是“立委”發(fā)出的,主要的擔心是南海情勢持續(xù)惡化,涉及各方勢必采取協(xié)商方式解決,這就牽涉到談判籌碼,也就是軍事力量。但“國防部”、“外交部”對此則持反對或消極態(tài)度,因為在這種敏感時刻,往南海改派作戰(zhàn)部隊顯得“過于挑釁”,并不符合馬當局“不做麻煩制造者”的定位。另外,對于軍方來說,目前推動募兵制壓力巨大,海軍陸戰(zhàn)隊已從原來的3個旅裁成了2個旅,本島守衛(wèi)都不太夠用,東沙、南沙即使有心也無力兼顧。(海峽導報記者 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