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江淮晨報》報道:10月23日,合肥市老年公寓前后有4撥愛心人士來給老人們獻愛心。這一天,矛奶奶的頭被梳了2次,被剪了2次指甲,被洗了2次腳,被掏了2次耳朵……養(yǎng)老院好幾位老人都享受了同樣的待遇。
一天被洗七次腳,別說是老人,讓志愿者自己試試這個滋味恐怕也不是很好受。至于剪指甲,一次正合適,二次剪禿,甚至會產生甲溝炎癥,如此“獻愛心活動”,豈不是一種適得其反?
其實,真正的獻愛心應當去掉“活動”兩個字,使之變成常態(tài)。兒女看父母,不應當稱作“活動”,而是一種基于孝心的常態(tài),那么,所有志愿者的活動,能不能變成兒女一樣的“常態(tài)之孝”?陪一次出游,講一個笑話,作一次按摩,給老人送一些上好的點心,這樣的愛心哪個老人不愿意享受?而你洗一遍我再洗一遍,這樣的愛心只能稱作“偽愛心”。
如果說,對子女的過度溺愛是一種“愛心暴力”,而對老人的過度獻愛心,也是一種同樣的“愛心暴力”。一年一度重陽節(jié),老人消費愛心只一次,其余時間“門前冷落鞍馬稀”,其愛心沖擊之后形成的心理落差,哪里是一個老人所能承受的?這其實是一種愛心“節(jié)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