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發(fā)生后,“微笑局長”楊達才陷入名表門。9月1日,湖北省三峽大學學生劉艷峰向陜西省財政廳寄送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申請公開楊達才2011年度工資;9月19日,劉艷峰向全國多個省市的婦幼保健院寄出信件,發(fā)起“乙肝寶寶”維權活動。一系列事件背后,大學生劉艷峰因其“勇于踐行公民精神”,漸漸被公眾、特別為網(wǎng)民知曉。
先不論大學生該不該以一種被一部分網(wǎng)民認為是“嘩眾取寵”的方式,來參與公眾話題;也不論“公開寄送信件”,要求對方直陣或回應的行為,是否跨越或有取代相關職能部門的權責之嫌疑,但作為一名大學生,劉艷峰敢于做“出頭的椽子”,信奉用雙手去改變“社會不公平現(xiàn)象”,用切實的行動替代“無謂的抱怨”,這份積極參與維護公民權利的意識與努力,無疑值得肯定。
因為面對“楊達才們”,如果僅僅是“發(fā)乎情,止于言”,為網(wǎng)絡增添大量非理性的,對“貪腐的深惡痛絕”,而不以切實的行動來維護公民權利,我想爭取權利并讓其真正實現(xiàn)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小。“權利就只是一張紙”,未必不會成為殘酷現(xiàn)實,他人權利的被迫退讓,最終有一天會同樣降臨自己身上。或許有一些大學生面對“社會丑陋現(xiàn)象”,表達了一種情緒,或有一種態(tài)度,但未敢采取更有效的切實行動,來爭取他人或自己的權利,久而久之,社會責任感亦慢慢消退。這樣的事實與教訓,已經(jīng)不少。從這一意義上說,當今社會需要更多的劉艷峰式的大學生“理性憤青”,因為大學生,首先是一位公民。
那么,大學生們又該如何以一種公民身份,而正確面對社會上的不公或丑陋現(xiàn)象呢?溫家寶總理曾在視察湖南大學時,六字寄語大學生——“此時,此地,此身?!笨偫淼慕陶d意明,在中國發(fā)展最快的時期里,在這片歷經(jīng)滄桑的土地上,知識分子、尤其是大學生,要特別看到自己所要承擔的責任,此時此地,從改變你身邊的每一問題開始。當然,謹記此時此地此身,首先要意識到做好自己,不損害他人權利,并以“為自己爭權利”為起點,胸懷天下,切實而行。
如果說像劉艷峰們以學生身份公開寄送信件,要求相關部門回應的方式,有些“嘩眾取寵”,并是一種并不十分妥當?shù)男袨?,那么不妨通過各類表達渠道,從監(jiān)督的角度來提醒其他部門重視,這顯得更為合乎邏輯,否則太多類似“無可奉告”的回應,又有多大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