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上午,青島浮山后一名九旬老太不慎在路邊摔傷,被好心人及時救起后,老人執(zhí)意要拿出身上僅有的100多元錢感謝好心人,被婉言拒絕。(11月2日《齊魯晚報》)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這是自南京彭宇案,天津許云鶴案之后讓我們對社會公義,個人功德良心重拾信心的一棵救命稻草。
彭宇案之后,人們紛紛感慨世態(tài)炎涼、好人難做,宣稱對做好人好事心有余悸,許云鶴事件的“翻版彭宇案”,將人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點點信心消磨殆盡,好人難做成為大家的真實心情。而今天91歲老奶奶路上摔倒被扶起后傾囊致謝,讓我們重新找回了助人為樂的信心和勇氣。
其實這樣的知恩言報者身邊隨處可見,好人一點都不難做。公交車上為老人讓座,經常會有老人執(zhí)意不坐,他說他坐車本來就免費,已經享受了國家的待遇,我們交了錢卻把座位讓給他,他心里也會過意不去;順手幫助路人拎個東西指個路,他會不停的和你說謝謝……因為司空見慣,所以我們不會往心里去,而青年和老人爭座位的反面事例因為少見,反而被大家刻意記住。人的內心都有一些杯弓蛇影的怯懦,記住的后果就是在內心形成累積,累積的后果就是冷漠掩蓋我們了內心的善良。
我們時時想著感恩,就會時時想著圖報?!叭巳藶槲?,我為人人”的道理沒有誰不懂得,但懂得又照做的人卻少之又少。知恩圖報是最起碼的人格要求,是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諧溫馨的社會環(huán)境中所必須做的努力。都說建設和諧社會,只有人人把這個通俗的格言落實在行動上,我們的子孫后代才能是人格健全的建設者,我們的社會才會是和諧的社會。
所以,我們要學會的就是時時做好人,時時莫忘恩。只有我們都勇于去幫別人,路人心中的善良才會被喚醒,只有我們都記得吃水不忘挖井人,大眾的良心才不會被陰影繼續(xù)籠罩。
我們更有理由相信,反咬呂洞賓的狗畢竟是很少的,如果一個人身受大恩而后來又和恩人反目的話,是因為他要顧全自己的體面,那他一定會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惡毒,他要證實對方罪過才能解釋自己的無情無義。
希望彭宇和許云鶴的事情讓人們對中華民族幾千年助人為樂的傳統(tǒng)美德產生的懷疑,給中國雷鋒式社會留下的陰影,由這位傾囊謝恩的九旬老太抹去。
諸君,請莫再言:好人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