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春晚總導演哈文邀那英帶愛徒上春晚的消息,占據了不少網絡空間。以創(chuàng)新著稱而“蟬聯”央視春晚總導演的哈文,難道此舉也是創(chuàng)新?
1998年,王菲和那英的一首《相約98》唱紅大江南北,之后春晚導演組想請那英和王菲再度合作,但遭到那英和王菲雙雙拒絕。龍年春晚,哈文心誠,王菲回歸,一曲《為了愛情》雖然被疑“走音”,但最終被央視認定為哈文的創(chuàng)新。王菲已經卷土重來,那英還耐得住寂寞嗎?同為女人的哈文,或許最清楚那英的心思,因而不僅向那英拋出橄欖枝,甚至還邀請那英攜帶上自己的愛徒。
哈文的“小九九”能成嗎?按照常理來分析,應該能成。那英從1992年首次登上春晚舞臺,20年了,應該說與春晚感情很深。盡管其間因為各種原因與春晚分分合合,目前已經離開了很久很久,但春晚這個舞臺的誘惑力,對每一位歌星影星無疑非常巨大。已經到了“人老珠黃”年齡的那英,還能讓春晚總導演看上,說明自己還沒有“過氣”,與其矜持十足,不如順水推舟,兩情相悅、兩全其美。尤其是哈文開出了“那英帶愛徒”的條件,說不定正中那英下懷呢!
假如哈文和那英一拍即合,觀眾買賬嗎?目前從網上輿論來看,觀眾似乎不買賬。比如,有網友吐槽:讓那英帶著她的好聲音學員一同登上春晚舞臺,不如讓那英帶高峰上春晚吧,這樣收視率一定會更高;又如,有網友撰文寫道:一場《中國好聲音》,盡顯世態(tài)冷暖人事情由,而今那英有望攜愛徒上春晚,這無疑是中國式人情的一場勝利……
盡管目前觀眾不買賬,但隨著時間的推進,觀眾或許會轉變看法。即使觀眾一直固執(zhí)已見,哈文也可以冒觀眾之大不韙。假如最終那英和她的愛徒的節(jié)目備受好評,這就很能體現哈文的魄力;假如那英和她的愛徒把節(jié)目“演砸”了,而最終決定權和解釋權還在央視內部,再次認定哈文這是創(chuàng)新也很有可能。
正因如此,哈文完全可以放心大膽“起用”那英,完全可以為那英和她的愛徒提供一個展示舞臺。只管過程精彩,不問結果如何,而且完全可能結果也非常精彩。央視春晚是一道國民大餐,有觀眾說好必定有觀眾說不好,哈文一定要“走自己的路,讓觀眾去評說”。正是從這個角度上說,哈文邀那英帶愛徒上春晚不僅是創(chuàng)新,而且是大膽創(chuàng)新。作為觀眾,我們應該支持哈文的一切舉動——龍年春晚換下一個趙本山不容易,蛇年春晚換上一個那英也不容易,讓我們把掌聲和鼓勵獻給哈文,讓哈文大膽為我們制作春晚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