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北京迎來了今年第一場雪
閩南網(wǎng)11月5日訊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jié)日。我國過去是個農(nóng)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bǔ)冬,補(bǔ)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并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體相同。在食俗方面,立冬則有吃倭瓜餃子的風(fēng)俗。立冬時,到市場買倭瓜,已很少見。這種倭瓜是夏天買的,存在小屋里或窗臺上,經(jīng)過長時間糖化,做餃子餡,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立冬為何吃餃子?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同時,古代認(rèn)為瓜代表結(jié)實(shí),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jié)”的風(fēng)俗。冬至也叫“過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賀,民間互相拜賀、宴請。普通百姓則食餛飩,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來新生。而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jìn)補(bǔ)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bǔ)充能量。
而古詩中也有不少以“立冬”為題的。李白就有《立冬》:“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币桓便紤械母杏X。宋人仇遠(yuǎn)的《立冬即事》:“細(xì)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庇质侨绱搜胖?。
立冬就要來了,看那北京的白雪,雖然給生活帶來不方便,但誰又能說不是一派美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