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底,新西蘭移民局宣稱,在北京辦事處的1800份留學簽證申請中,發(fā)現(xiàn)279份存在學歷或材料造假的嫌疑,其中231人已在新西蘭各學校就讀。經(jīng)過為期3個月的獨立調查,近日新西蘭移民局向49名中國留學生發(fā)出驅逐出境通知,其中16人已被遣返并回到中國。(2012年11月5號《東方早報》)
一起國際誠信事件,愛面子的中國人顯然不能承受之羞。
在這起有損中國形象的造假事件中,留學中介、國外高校、渴望穿上“海龜”馬甲的留學生及家庭三方“功不可沒”。中介協(xié)助辦理假材料,國外高校“過于青睞”中國這塊大蛋糕,造假學生及家庭想蒙混過關。中介和國外高校自不必多言,錢字當頭,誠信靠邊。而對于造假學生來說,穿上海龜?shù)鸟R甲需要高額的留學費用,但穿上之后隨之而來就是高薪的工作,更有利的競爭條件。
沒有人天生是喜歡撒謊的,但正是可看得見的利益讓三方共同制造了一個謊言。切斷這個利益鏈,需要多方合力。比如整頓日益泛濫、良莠不齊、中介結構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門和法律部門聯(lián)合出擊。
但是最有力的一擊不在這里,在這條利益鏈的終端,需要海龜?shù)挠萌藛挝徊攀亲钣幸庠敢沧钣心芰γ摰艏俸}旕R甲的那一位。不斷曝光的假海龜丑聞,有錢就可以出國深造,很多海歸名不其實,這些社會輿論還不足以讓用人單位警醒嗎?是時候拋棄唯學歷及名校論的帽子了,在中國式高校教育擴張帶來的畸形泡沫里,招聘單位生硬的用諸如211、985畢業(yè)、海歸經(jīng)歷把招聘者先劃分個三六九等。在招聘現(xiàn)場,用人方一聽是海歸依然兩眼放光,這種不斷抬高的門檻和不平衡感讓中國學生和家庭不惜動用一切力量和資源,甚至造假把孩子送到國外鍍金。拋掉有色眼鏡,用人單位才能為競爭者創(chuàng)造的公平公開的環(huán)境,擺出真正求賢若渴的姿態(tài),才能招到真正的人才。當拋去學校出身、海歸經(jīng)歷,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時,需要的就只能是真材實料,那些濫竽充數(shù),只想靠在國外混了幾年經(jīng)歷來中國找好工作的人一定會大大減少。道理很簡單,因為那塊付出說謊代價而得到的蛋糕沒有了。
當然國家教育和人力資源部門要為用人單位對國外學歷和學術成果的審核提供便利條件,國外學歷的層次和教育水平應有更為嚴苛和合理的換算標準,而不是天然認為國外教育一定優(yōu)于國內教育的,無論這個留學生讀的是多么不入流的國外大學。
海歸在增加,但總沒有不斷增加的國產(chǎn)大學生多。所以脫掉一些假海龜?shù)鸟R甲,其實不難,只需釜底抽薪而已,就看你想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