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的女兒和她的同伴同時掉進水里,你先救誰?面對這樣一種局面,肖廣的選擇是,先救離岸邊更遠的女兒同伴,再將女兒救上岸。"我當時是考慮女兒情況不危險,才先去救鄰居女兒的,因為如果當時我稍微遲一點,她就會滑入深水區(qū),就會沒命。"肖廣說,他很慶幸自己做了一個正確抉擇,"魚與熊掌兼得"。(11月6日《瀟湘晨報》)
女童與同伴落水遇險,女童父親先救了別人孩子,結(jié)果引起網(wǎng)絡(luò)熱議。有人認為,肖廣太自私,連自己女兒都不先救,不配當父親;有人則認為,肖廣很偉大,因為他本身不會游泳,而且先救女兒同伴。我認為,與其討論先救誰的問題,不如從結(jié)果看最后救了誰的問題--肖廣先救了距離遠的女孩,然后再救離岸邊近的女兒,兩人都得救了,可以說,先救誰,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關(guān)于"先救誰"的問題,一直被人提起。尤其,經(jīng)典如"老媽和老婆掉水里,先救誰"的問題,是這個讓所有男人都頭疼的難題。雖然,民間流傳著千奇百怪的答案,卻沒有人真正回答得了,正可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先救老媽,老婆不愿意,畢竟老婆是相守一輩子的人,此題似乎在考驗忠心;先救老婆,老媽不愿意,畢竟老媽是養(yǎng)育自己長大成人的人,此題似乎在考驗孝心。按常規(guī)思維,此題注定無解,因為無論如何回答,總會得罪一個人,讓其不滿意。
也正因此,這是個偽命題,沒有標準答案。要知道,偽命題是指不真實的命題,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不符合客觀事實;二是不符合一般事理和科學道理。老媽和老婆掉水里,先救誰?女人和同伴掉水里,先先救誰?在沒有標準答案的探討中,"客觀事實"和"符合一般事理和科學道理"才重要。曾經(jīng),就有這樣一個有獎答題,結(jié)果一個8歲小孩摘得桂冠,他的回答是--應該先救離自己最近的人。在今年7月22日傍晚,就發(fā)生了一則"先救誰"的現(xiàn)實版難題--安徽肥東縣店埠河邊圩埂村28歲的小伙小郭,遇到了活生生的現(xiàn)實。他的母親和妻子一同落入深六米的水中,兩人隨時都可能喪命!先救誰?難題來了!最后,小郭先救了離自己近的妻子,然后又救了自己的母親。結(jié)果老爸不愿意,老媽倒沒責怪兒子:"要不是兒子,我這老命就丟在河里了,我挺心疼他的。"再看肖廣,他雖然沒先救離自己最近的人,卻救了誰更危險的人,其做法和"救自己近的人"其實本質(zhì)一樣,都是在本能條件下進行的"最優(yōu)選擇",該做法一樣讓人敬佩。畢竟,從結(jié)果論,他不僅是個偉大的父親,更是個高尚的公民。那些用"不配當父親"之類評論他的網(wǎng)友們,顯然是將"先救誰的偽命題"和所謂的"假設(shè)沒成功救了女兒"之類的假設(shè),來進行道德綁架,這樣反而是不道德的。
先救誰,本身就是個偽命題。無論先救老媽,還是先救老婆,無論先救女兒還是同伴,無論先救近的還是救遠的,都沒標準答案,也沒人能回答的了。反而從結(jié)果看,那些救了人的人,都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