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網(wǎng)站上公布一則《冬蟲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試點工作方案》,這是國家藥監(jiān)局第一次允許冬蟲夏草直接被用為保健食品的原料?!斗桨浮芬?,“試點企業(yè)保健食品工業(yè)產品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原產地保健食品生產企業(yè)可適當放寬)?!保?1月5日《廣州日報》)
這是國家藥監(jiān)局第一次允許冬蟲夏草直接被用為保健食品的原料,但是市場上早已經充斥著冬蟲夏草為原料的保健品。雖然制度規(guī)定嚴重滯后,假如保健品能夠保證質量,倒也不會造成什么危害。只是當前冬蟲夏草的造假本身挺嚴重。據(jù)報道,冬蟲夏草的作假方法很多,摻水的、加金屬粉的,甚至注水銀的,不一而足。在著名的冬蟲夏草市場——西寧的勤奮巷,“如果你需要造假,他們會有配套產品——小瓶的重金屬,只需要300塊錢,他們還會幫你加到里面去,主要成分是鉛。”
冬蟲夏草的作假源于冬蟲夏草的暴利。如今挖一公斤冬蟲夏草的人工成本是三萬元,按照規(guī)格不同,批發(fā)價從兩萬元到三十萬元不等,而零售價更是高達五六萬到六七十萬。冬蟲夏草由于價格昂貴,以冬蟲夏草為原料制造的保健品自然價格不菲,有些含片一片就高達數(shù)百元,這當中的利潤可想而知。
當然,誠信的企業(yè)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摻假的,在挑選原材料的時候也會嚴格把關。然而資本總是逐利的,資本的嗅覺總是靈敏的,在一個暴利的行業(yè),當政策放開的條件下,會向這個行業(yè)集聚。冬蟲夏草的產量卻是固定的,只有100噸上下。這決定了這個行業(yè)的“天花板”。在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雪峰看來,“如果按現(xiàn)在的產量,青海春天的產量再翻一番就到頭了,到時候‘江湖上再也沒有草’?!?/P>
在冬蟲夏草人工養(yǎng)殖沒有成功的情況下,對自然資源必然過度開采,這只能給冬蟲夏草生長環(huán)境造成破壞,產量會越來越少。當資本涌向一個行業(yè),產能急聚擴張,而原料供應卻是定量時,減少產品中冬蟲夏草的含量就成為一種“最佳選擇”。要么產品中冬蟲夏草的含量越來越少,要么就根本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