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團市委副書記袁某“畢業(yè)三年升副處”,為“火箭提拔”再增添新案例。面對輿論持續(xù)追問,揚州市組織部門向記者提供了袁某的詳細任職簡歷,并認為整個公開選拔過程合法合規(guī),“無懈可擊”。(據新華社5月22日電)
從這份簡歷看,袁某名校博士畢業(yè),學歷過硬,符合規(guī)定的任職條件,而且其擔任團市委副書記的現(xiàn)職,經過了公開選拔,而不是常見的委任提拔。僅從程序上看,好像并無瑕疵,但網民和公眾仍有很多疑問:工作3年,換了5個崗位,期間還要分身于結婚生子等個人事務,她究竟做出了怎樣出色的政績,受到如此的格外重視?如果崗位變動確因工作需要,為什么每次“被需要”的都是她?
一位資深組織干部看了袁某的簡歷后說,如果有問題的話,就是她平均每半年調動一次,沒有一個崗位干滿了一個任期,這在基層是不太正常的,也不符合人才成長的規(guī)律?;鶎痈刹窟x拔任用,每一級崗位都有一定的年限規(guī)定,即便是破格提拔,也有嚴格的條件和程序。同樣,不同崗位之間即便是平級調動,也不宜過于頻繁,否則對這個崗位和干部本人都是不負責任的。
而對照近期多個被曝出“火箭提拔”的年輕干部,在任現(xiàn)職前,幾乎都存在頻繁調動的情形,這種現(xiàn)象值得深究。
按照常理,一個人即便能力再強,換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和工作崗位,光熟悉和了解情況都要一個過程,要做出出色的成績,更需要一定時間。判斷某人是否勝任這個崗位,也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如果這個崗位確實需要他,就不應該這么快調動;如果因為不勝任而頻繁調動,那么重用和提拔就缺乏依據。即便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才,也需要給他一個施展才華的過程,給他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中央鼓勵不拘一格選人,同時也鼓勵年輕干部到基層和艱苦的地方接受鍛煉。那些曾經的優(yōu)秀年輕干部,無不是從基層崗位一步步實干起來的。這樣的干部,根基才扎得穩(wěn),才能有更遠大的前途。比如扎根西部的清華畢業(yè)生焦三牛,在任職之初也曾遭遇質疑,但他用自己的堅守和實干作為回應,正在努力證明自己。
其實,一個干部干得怎樣,他所在的部門和服務的民眾最有發(fā)言權,如果沒有做出像樣的成績,頻繁調動就缺乏說服力,不是出于“工作需要”,而是“提拔的需要”。拔苗助長,刻意關照,也無助于干部工作能力和實際水平的增長。硬把他放在不能勝任的位置上,不僅其他干部群眾有意見,一旦因違規(guī)提拔、弄虛作假等被舉報,甚至因此毀了前途,反倒是害了他。
選拔任用干部,年齡、學歷等不應成為障礙,也不能因為是領導干部子女就被排除在外。但破格不能出格,越是年輕干部,越是領導子女,越要公開透明,接受監(jiān)督。除了要完善公開選拔和信息公開等制度之外,還應對基層干部任期和調動進行規(guī)范,防止個別人受到格外關照,把頻繁調動作為“火箭提拔”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