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10月30日訊 九九重陽,一個甲子的愛情,生日,時間把最好合集都給了87歲的黃鐵民。
60年前,婚禮是簡單的幸福,他買了3000個西瓜,10斤糖果,眾人圍桌共享,就算辦了婚禮。
60年前,照片是簡單的黑白,他意氣風(fēng)發(fā),她眉清目秀,7歲之差,從青絲到白發(fā)。
60年后,婚慶是熱鬧的見證,兒子邀來100多位親友,見證這不老的愛情。
60年后,照片是熱鬧的團聚,喜慶唐裝著身,精神矍鑠,回首滿是幸福的模樣。
當(dāng)天上午,黃老和家人早早就到酒店宴會廳,忙著布置場地。“我是‘鐵’民,‘鐵’的,沒事!”記者讓黃老坐下來休息,他說,雖然前陣子生病,但是身體還硬朗著,不用擔(dān)心。
87歲的黃老是泉州鯉城人,記憶清晰、耳朵靈敏。從隨身攜帶的一個公文包里,黃老拿出2本厚厚的相冊。里面全是夫妻倆和家人的照片。這兩本相冊,記錄著60年的點滴。
“看,這就是我愛人年輕的時候。”黃老指著一張2人年輕時的黑白照。“她是我舅舅的女兒,小我7歲。從小一起玩到大。”黃老說,由于自己在家中排行老大,弟弟妹妹們都聽他指揮。她從小就崇拜我,我也喜歡她。”
60年前,27歲的黃鐵民還在當(dāng)時的華東軍政大學(xué)當(dāng)兵,在父母的安排下,他跟組織上申請結(jié)婚,沒想到6月份審查就通過了。7月,兩人在部隊辦了婚禮。“當(dāng)時的西瓜很便宜,我買了3000個西瓜,10斤糖果,大家一起吃一吃,就算辦了婚禮。”今年7月,兩人都患病在身,才改到上周六慶鉆石婚。
婚后,黃老繼續(xù)留在部隊,老伴蘇老到廈門一個干休所工作,兩人開始聚少離多的生活。1958年,黃老進入地質(zhì)隊,被派到貴州工作,一去就是11年。其間,每年只有10天的探親假。“我沒辦法顧到家里,都是我愛人在照顧,她犧牲很多,很不容易。”后來,蘇老帶著孩子,回泉州工作,方便照顧公公。
老伴蘇寶羨的耳朵聽不太清,但她知道記者的來意,一見面就夸丈夫。“他很忠貞,年輕的時候一直在外面,我們從來都不會懷疑。”蘇老說,老伴的能力強,工作做得很好,是她的驕傲。“現(xiàn)在我身體不好,有冠心病,變成他來照顧我了,每天給我做早飯。”
60年來,兩人沒怎么爭吵過。而對于愛情保鮮的秘訣,黃老覺得有三點非常重要:互相尊敬、互相體諒、互相退讓。“平時家里都是她在操持,家里的事,都是她在拿主意,我不會干涉她。”黃老說,他們分工很明確,一個顧“小家”,一個為“大家”。遇到意見不合時,兩人會暫時分開,冷靜一下,想想對方的難處,很快就好了。“其實跟自己的愛人,沒什么好爭的,爭贏了又有什么用。你退一步、我退一步,一個家才能和諧。”
無論疾病纏身,還是聚少離多,依舊相愛如初,兒孫還孝順,這不就是幸福的模樣?(海都記者 陳曉婷 黃謹(jǐn)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