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1月26日訊 春運(yùn)的第二天,依舊冷得讓人牙齒打架,但對趕路回家的他們來說,暖陽早已透過動車站的屋頂,照在回家路的每一寸土地上。動車站留言墻上的一句“爹娘,俺想你了”,道出許多游子的心,是的,在外打拼了一年,是時候回家陪陪我們的爹娘們。
高鐵泉州站春運(yùn)留言墻上,旅客留言“爹娘,俺想你了”
陳大哥給家里的老人買了個電飯煲
榮女士在做工閑暇時做的十字繡,帶回家裝飾
邱先生一家三口帶了幾袋衣服和鞋子回家
距離車開還有不到半小時,邱先生和老婆守著行李,9歲兒子小峰在高鐵泉州站候車廳里奔跑玩耍。和往年一樣,邱先生給江西老家的父母和親戚,買了衣服和鞋子,“光是鞋子就買了10多雙”,東西都塞在白色的大麻袋里,用繩子系得緊緊的,邱先生用扁擔(dān)挑兩袋,老婆用小推車推兩袋。
來自三明、在泉州讀大二的黃杰,給爸爸買了一雙鞋子和一條皮帶。黃杰讀物流專業(yè),過年前,他到一家鞋服企業(yè)實習(xí),這都是他用實習(xí)補(bǔ)貼買的,他還給媽媽買了個包,“我都沒告訴他們,到時候給他們一個驚喜”,黃杰估摸著,到三明的家也得晚上8點(diǎn),“剛給我爸打電話,他說今天就不出去玩了,在家等著我”,21歲的大男孩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候車室里人頭攢動,有人低頭小歇著,有人閑不住,跟左右的旅客嘮著嗑。陳大哥就是這樣一個樂呵的人。“我啊,江西撫州人,來泉州18年,在這做生意,買了房,買了車,閩南語我也會說吶”,穿著紅色大棉襖,陳大哥的臉也憋得通紅,在他一邊的座位上放著要帶給老兩口的電飯煲,“老人家都70多歲,在泉州呆不慣,喜歡老家,這次給老兩口買個電飯煲,大冬天的能保溫”。
在候車室另一頭,一個1米多高的大紙箱,在候車座中突起。這是一個立體音響,花了甘先生1000多塊錢。買這干啥?“他和他愛人喜歡情歌對唱”,隨行的老鄉(xiāng)幫腔道。甘先生有些不好意思,“新買了套房,添副音響,過年熱鬧熱鬧”。
大包小包的,拎著不重嗎?或許對他們來說,再重,也比不過熱切回家的念頭重,更比不過對老家、對父母的思念重。如果不是這樣,榮女士怎么會帶著一幅1米多高的十字繡回家?十字繡上有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她說,這是自己閑暇時繡的,準(zhǔn)備帶回家做裝飾。
“我沒買什么年貨,就帶了衣物回家”,吳先生抱著7個月大的小兒子,和鄰座的90后夫妻交談著,“就當(dāng)小兒子是年貨了,他也是出生后第一次回家”,說得大伙都樂了。
大小年貨,載著一年離家的愧疚、想念,也載著來年的愿景和陪伴。(海都記者 陳瑩鈺 夏鵬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