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涵琳在課堂上。
新學期伊始,一批充滿熱忱的“95后”“00后”教師步入校園。本期“968820群聊”特別邀請了三位分別來自小學、初中、高中的新教師,一同暢談初為人師的開學體驗,分享課堂內(nèi)外的新鮮故事。
●講述人邱鴻興(廈門外國語學校英語老師,“00后”):
看到孩子明亮的眼睛
心頭涌上責任感
大學時多次參與微課展示,實習期間也試著帶過班,但第一次以正式教師身份站在講臺上,面對臺下幾十雙明亮的眼睛,那種感覺還是完全不同的。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和孩子們瞬間建立了一種特殊的聯(lián)結(jié),莫名覺得接下來的時光里,我們是休戚與共的。我甚至會忍不住想,課上講解的每一個知識點、說的每一句話,或許都會在他們心里埋下種子,悄悄影響他們未來的方向。這種念頭讓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瞬間涌上心頭,也讓我對“上課”這件事更有敬畏心。
軍訓第一天晚上,就有個新生在宿舍曬衣服時不小心被劃傷了,我急得抓起手機就往醫(yī)務室跑。作為班主任第一反應是通知家長,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手忙腳亂間撥錯了號碼,打到另一個孩子家長那里。掛了電話我特別緊張,深吸一口氣,第二通才撥對。還好年段長鄭昌嶺老師和保衛(wèi)科主任洪偉東老師一直在幫忙,我們一起陪孩子去醫(yī)院檢查,孩子很堅強,家長也特別理解,還安慰我“別著急”,最后總算有驚無險。那天處理完所有事回到宿舍已經(jīng)凌晨2點,只睡了幾個小時,早上6點又準時帶孩子們出操。累是累,但也讓我意識到,班主任的責任重大,與學生有關(guān)的事再小都不能掉以輕心。
回到母校教書對我來說很奇妙,也是爭取來的“注定”。高中時我英語底子不好,不適應學校的英語教學模式,還很自卑,是當時的英語老師林琦蓉像一束光照亮我,鼓勵我“再試試,你可以的”,課堂上營造開放包容的氛圍讓我敢開口、愿表達,也讓我慢慢喜歡上英語,從那時起“成為像林老師這樣的教師”的念頭便扎了根。高考時我雖為理科生,但第一志愿填了華中師范大學英語專業(yè),秋招時看到母校招聘信息也毫不猶豫投遞簡歷,就是想把這份溫暖傳遞下去。如今作為老師,“既是老師又是學長”的身份讓我和孩子更親近,曾經(jīng)教過我的老師現(xiàn)在成了同事,還會主動幫我,這也讓我更有動力。
●講述人蔡潤兒(廈門雙十中學湖里分校英語老師,“95后”):
學生寫小紙條夸我
每次看到心里都暖暖的
作為新教師兼班主任,第一次準備英語課就讓我真切體會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讓45分鐘的課堂既有趣又有效,我前前后后準備了五個小時。但試講時,同組前輩老師提醒我,班里有幾個孩子英語基礎(chǔ)稍弱,我設(shè)計的對話練習生詞太多,他們可能跟不上,我立刻做了相應調(diào)整,正式上課后,看到孩子們積極參與,我才明白備好課不僅要摸透教材,更要讀懂學生學情。
第一次以班主任身份帶學生研學,第二天就出了意外:兩個男生在宿舍樓梯間因擁擠推搡,其中一個孩子校服袖子被扯變形,兩人臉紅脖子粗地對峙。第一次直面學生沖突,下意識想沖上去喊“別吵了”,但崗前培訓時導師“要學會蹲下來傾聽”的話突然在耳邊響起。我深吸一口氣,先請周圍同學下樓,避免圍觀加劇矛盾,然后把兩個男孩帶到安靜的地方,輕問他們剛才發(fā)生了什么。等他們把情緒都表達出來,我才跟他們說其實都是誤會,兩人緊繃的肩膀慢慢放松,還主動向?qū)Ψ降狼?。考慮到他們是舍友,當晚查寢時我特意在他們房間多待了一會兒,直到聽見兩人均勻的呼吸聲才輕輕掩上門離開。
入職以來,最讓我心動的溫暖都藏在不經(jīng)意的小細節(jié)里。研學結(jié)束后,有幾名家長陸續(xù)發(fā)來消息,說孩子回家說特別喜歡我,還提到我在他們想家時陪他們聊天、耐心開導。有一次下課,平時格外內(nèi)向的小欣悄悄走到我身邊,把一張折得整整齊齊的紙條塞給我就紅著臉跑開了,我打開一看,上面用鉛筆寫著歪歪扭扭的英文“Miss Cai, I love your English class. It’s so fun!”,后面還畫了個小小的太陽,筆觸特別真誠。我把這張紙條夾在備課筆記里,每次備課看到都覺得心里暖暖的,很感謝這份職業(yè)讓我擁有“被喜歡”的幸福。
●講述人吳涵琳(廈門市松柏第二小學語文老師,“95后”):
面對一年級新生心里很忐忑
同事們的幫助讓我有了信心
雖然大學的時候就上過講臺,有一些講課的經(jīng)驗,但面對新一屆一年級新生,開學前我還是很忐忑。因為都是剛開啟求學路的娃娃們,最讓我沒把握的,是如何把握教學進度和常規(guī)習慣訓練,比如什么時候需要停下來強調(diào)紀律,怎樣讓孩子遵守紀律等等。幸好學校很溫暖,教務處、德育處及一年級老師們分工合作、集體備課,一起制定新生常規(guī)訓練內(nèi)容和課件,讓我有準備、有信心應對“開學第一天”。
開學后,我們常用小貼紙鼓勵小朋友做好常規(guī)訓練,有個小朋友不愿意接受貼紙,也不愿坐端正,我給他貼紙,他會還回來說:“我不要這個,這個沒用”。當天我就給貼紙多的小朋友兌換禮物,特意讓他看到,還編了駝背小老頭生活不方便的小故事,讓孩子們知道坐姿端正對健康的重要性。過了幾天,這個孩子不僅能坐端正,堅持時間也越來越久,老師提醒時不再抵觸,還愿意收下貼紙了。我發(fā)現(xiàn),孩子雖然年紀小,但都是能聽懂道理的,也會理解老師的用心良苦,很多時候,在要求孩子“做什么”之前,先說說“為什么”很重要。
【點擊】
怎么看待教師這份工作?
●邱鴻興:蘇格拉底說“教育是點燃火焰”,我特別認同。從前我是被老師們點燃的“火苗”,他們不僅教我知識,還教會我如何成為溫暖、有力量的人;現(xiàn)在我成了執(zhí)火者,站在曾經(jīng)仰望的講臺上,我希望像我的老師們那樣,用耐心和熱愛點燃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蔡潤兒:曾經(jīng)我以為,作為老師把語法講清楚、讓學生考出好成績就是“合格”;作為班主任,把班級管有序、不出問題就是“稱職”。但這段時間的經(jīng)歷讓我徹底推翻了這份狹隘的認知。真實的教育遠不止知識的傳遞與秩序的維護,它更像一場溫柔的播種,也像一場雙向的奔赴。
●吳涵琳:選擇當小學老師,就是因為喜歡孩子的純粹。我希望能打破“老師很嚴肅”的刻板印象,和學生成為朋友。未來我會繼續(xù)向前輩學習,同時保持新教師的創(chuàng)新勁兒,用孩子們能接受的方式,陪他們在語文世界里發(fā)現(xiàn)樂趣,用愛與責任守護他們的成長。
?。ㄎ淖终?廈門日報記者 房舒 本版圖/受訪者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