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鯨之王”安家海洋三所,十余萬生物樣品常伴左右
科研價值
灰鯨有可能在中國海域繁殖
“僅僅是取得的大灰鯨樣本組織,就重達200多斤了,能保存的都留下了?!?
國家海洋三所海洋珍稀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祝茜介紹,這頭灰鯨對于研究整個朝鮮種群的攝食、繁殖、洄游路線,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國際海洋界大都認為朝鮮種群灰鯨攝食地在俄羅斯,韓國海域為繁殖場。然而,平潭海域出現(xiàn)的這頭死亡灰鯨,或?qū)a(chǎn)生新的結(jié)論。
據(jù)一些科研資料記載,幾十年前,中國的多處海域確實出現(xiàn)過灰鯨的蹤跡。有確切記錄顯示,1955年春季,在南海,廣東省惠州市澳頭港漁民捕獲1頭灰鯨幼體。1953年春季,廣東徐聞縣外羅港漁民捕獲4頭灰鯨,系兩對母仔鯨;1954年4月又捕獲1頭成年灰鯨。
現(xiàn)存浙江省博物館的一具灰鯨骨骼,系1933年由一艘輪船航行至浙江沿岸拾得已死亡的1頭灰鯨,解剖時發(fā)現(xiàn)該鯨懷有將分娩的胎兒。1958年在福建省晉江祥芝鄉(xiāng)五堡潭海邊還挖出灰鯨的部分骨骼。
科研人員介紹,種種跡象說明灰鯨仍游至中國水域,他們推測,灰鯨的洄游路線或可能是俄羅斯-日本-韓國-中國,并在中國的某處海域繁殖,但這只是推測,尚無有力佐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