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快記者 嚴嘉俊 攝
以下是一位杭州普通家庭女孩的海歸經(jīng)歷
▼
重高畢業(yè)后去澳洲留學
為湊學費家里賣掉唯一一套住房
6年后回國
用人單位最低只開出2000元底薪
今年杭州的夏天,特別熱,也特別長。
下午1點半,頂著烈日,26歲的小林出發(fā)拜訪客戶。這一次,她需要把產(chǎn)品一一給客戶過目,并且勸說對方購買。高溫把她的臉烘得通紅,一身藕粉色連衣裙下,顯得有些狼狽。小林自嘲道:“搬磚的一天開始了!”所謂“搬磚”,是網(wǎng)絡上對比較辛苦工作的一種玩笑的說法。
6年前,小林不會想到自己會“搬磚”。
那一年,家里人開了一次家庭會議,一家子歡樂地決定——高中畢業(yè)后送她出國留學。從那天起,小林腦海里,自己的未來應該是腳踩高跟鞋雷厲風行的女強人,或者是高檔寫字樓里拿著高薪備受追捧的業(yè)務骨干。小林的家人,也曾經(jīng)這么以為。
為了避開高考選擇留學
盲目選擇金融專業(yè)
小林的父母都是生意人,由于生意難做,家境不算富裕。高三以前,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和“留學生”扯上關系。那時候她身邊選擇留學的有兩種人:第一種是學霸,去國外深造,追求更廣闊的發(fā)展平臺;第二種是家境比較好的同學,父母不甘心讓他們考一個國內普通大學,孩子的“留學生”身份會讓焦慮的家長們得到一種安慰。
當時,小林在杭州一所重點高中讀書,成績中等。父母的想法是,與其讓她考一個普通的國內大學,還不如跟著留學大潮去國外闖一闖。對于學得焦頭爛額的小林來說,這也不失為一個避開高考的好機會。
高三下學期,當班里同學為高考奮戰(zhàn)時,小林離開學校進入了語言培訓機構。沒過多久她就發(fā)現(xiàn),出國并不比高考輕松,第一次雅思考試就給了她一個下馬威——只有5分。英語是她的弱項,語言課上得比較吃力。
小林回憶:“5分雖然不高,但也達到了出國簽證的分數(shù),只是還要在國外繼續(xù)讀語言。澳洲的語言課需要一級一級考上去,達到標準了再申請本科學校,那樣的話在國外‘戰(zhàn)線’就太長了。出于經(jīng)濟因素的考慮,我決定在國內繼續(xù)考雅思。”
小林捋了捋耳邊的頭發(fā),笑著說:“以前我頭發(fā)很多的,扎起來一大把,現(xiàn)在這一點點發(fā)量,主要是因為考雅思的時候掉了不少頭發(fā)。”最終,掉的頭發(fā)沒浪費,第二次考雅思,換來了6.5分。
當時,小林和父母有一個共識:國家發(fā)展迅速,對金融方面人才需求一定會比較高。那幾年,金融、經(jīng)濟專業(yè)突然成了高頻詞匯,走到哪都能聽到。留學顧問不斷夸贊這個專業(yè)的前景:形勢一片大好;小林高中班里也有不少同學在國內大學里選擇了這一類專業(yè)。
“金融那幾年特別熱,聽起來就像能找到一個好工作的專業(yè)。此外,我當時對這個專業(yè)并不是很了解。”
最終,小林趕上了金融專業(yè)的熱潮,成功申請了澳洲莫納什大學。
父母做了一個大膽決定
賣掉家里唯一的房子
去澳洲讀書,要求銀行卡上要有60萬存款,并且這筆錢要被凍結半年,再加上每年30萬的開銷,在當時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
為了湊出小林留學的錢,小林的父母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賣掉家里唯一的房子!
那段時間,和親戚們吃飯聊天,大家對賣房子的意見不一。大姨一家覺得,原本親戚都住在附近,相互有個照應,而且賣房、買房都是大事,太折騰;舅舅和其他大部分親戚則支持小林父母的決定,賣房能迅速變現(xiàn),減輕供小林讀書的壓力,再買一套房,說不定也是不錯的投資。
小林說,可能家里大多是生意人的關系,在錢方面特別有魄力,換作許多家庭,賣房湊錢讀書實在太瘋狂了。
小林的父母很快把老房子賣掉,150多萬元的賣房款里,120萬元留給小林做留學基金,剩下的30多萬元加上家里原來的積蓄用作首付,買了一套180多萬的新房。
“父母很少和我聊錢的事情,我也沒有問過他們當時賣掉房子經(jīng)歷了怎樣的糾結,但家里的老房子被賣掉,我心里五味雜陳,默默地告訴自己,不要辜負他們的這份辛苦。”回憶起家里賣房供自己讀書的這件事,至今小林的心情都是復雜的。一方面,心疼年邁的父母又要扛起房貸的壓力,一方面,看著杭州不斷上漲的房價慶幸,還好又買了一套新房,或許沒有虧。小林查看售房網(wǎng)站,自家現(xiàn)在的房子估價已經(jīng)400萬以上了。
一個失誤多讀2年研究生
意味著多花60萬
小林原計劃在澳洲待3-4年,讀預科和本科,之后就回國工作。
她想象中的留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就像留學機構自制的手冊配圖里描繪的那樣——美麗的校園,溫馨的住宿,大氣的圖書室,還有隔三差五的旅行、派對……事實上,背井離鄉(xiāng)的生活是孤獨的。
小林剛開始住在澳洲當?shù)厝思依铮陀煞课葜魅颂峁?,但是語言隔閡,共同話題并不多。順利過渡了幾個月,她便和新朋友們合租了一套別墅。“合租一套別墅要比單獨租公寓便宜多了。”小林說。
進入本科學校后,小林發(fā)現(xiàn),自己所在的專業(yè)中國人相對比較多,大約占了十分之一。她大一時最好的朋友,就來自溫州。
“后來,眼看著要畢業(yè)了,發(fā)生了一件事,讓我不得不繼續(xù)讀研究生,多待了兩年。”小林說道。
原來,即將進入大三那年,小林被學校勸退了。她感嘆:實在太冤了!
那一學期,她有一門掛科了,左等右等都沒等來補考通知,后來直接就收到一張勸退通知單。等她找到學校才知道,原本掛一門課不算很嚴重的事情,但是學校寄了一份通知,請掛科的同學參加聽證會,陳述自己掛科的原因。陰錯陽差,室友把這份通知放在了不起眼的一角,導致她錯失了參加聽證會的機會。學校認為,小林態(tài)度有問題,想要勸退她。
得知要被勸退后,小林傻眼了,她第一時間在心里算了本賬:每年學費約18萬元,房租約6萬元,生活費約6萬元,每年花費30萬元人民幣,父母已經(jīng)砸下近百萬,如果被勸退,意味著前面的錢都白費了。“出國之后,好像我對錢的概念變強了,時時刻刻在算一筆留學賬。”
經(jīng)過多方打聽,小林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只要轉學去了金融專業(yè)稍微差一點的大學,還是能拿到畢業(yè)證。“那是唯一止損的辦法,轉同專業(yè)能保留之前的學分。我和爸媽商量,既然轉去稍差的學校,為了讓留學的含金量更高,只有再讀2年研究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