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摘圖)
閩南網(wǎng)8月15日訊 宣宣的媽媽說,宣宣平時不愿多喝水,卻在吃飯時要喝水,大人不讓喝,宣宣就覺得吃不進去飯。近日,記者幫忙咨詢了醫(yī)生,醫(yī)生稱,這是一種非常有害的壞習慣,不利于食物在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二院兒科主任醫(yī)師周維佳稱,孩子處于生長發(fā)育最快時期,新陳代謝很旺盛,而腎的濃縮功能差,排尿量相對較大。因此,對水的需要更為突出,年齡越小需要的水越多。但很多孩子都不喜歡喝水,有時小嘴唇都干得起皮了,可哄來哄去還是不肯喝。要知道,身體一旦缺了水,特別是干燥季節(jié)很容易生病。因此,對孩子不愛喝水的習慣一定要進行糾正。應從小就養(yǎng)成孩子喝水的生活習慣,每天注意安排固定的時間喝水。應該專門為孩子準備好水瓶和溫開水,可以準備一些孩子很喜歡的水瓶,如上面有特別喜歡的圖案,或水瓶的造型很吸引孩子,以調(diào)動孩子喝水的興趣。
吃飯時喝水顯然不好,胃腸等消化器官一到吃飯的時間,就會反射分泌出各種消化液,如口腔分泌唾液,胃分泌胃蛋白酶和胃液等,這些消化液會與食物的碎末混合在一起,使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被消化吸收,如果喝了很多水后馬上進食,就會沖淡和稀釋消化液,減弱胃蛋白酶的活性,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因此,在吃飯前1小時,盡量不給孩子喝水。如果孩子感到口渴,可先給喝一點溫開水或熱湯,但喝完之后不要讓孩子馬上去吃飯,最好過一會兒再吃,以便充分地刺激消化液分泌,很好地幫助消化食物,吸收營養(yǎng)。(本網(wǎng)記者 陳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