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土壤不保水利用風能抽水保灌溉
說起當年的創(chuàng)業(yè),顏明葵感嘆不已,“2011年,我得知朋友在永春搞了一個葡萄園,收成還不錯,就尋思著也搞一個,找了幾個合伙人”。
“我們把葡萄園地址選在西華小學附近的荒地?!鳖伱骺f,后來,他們花了近1個月時間,和80多戶村民談田地租賃合同,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以每畝每年1200元租下200畝地,還從上海農科院引進4個不同品種共6萬株葡萄苗。
創(chuàng)業(yè)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顏明葵告訴記者,“這200畝荒地都是沙土壤,沒辦法保存水分,剛建園那會,由于缺水,部分葡萄苗都枯死了,導致第二年顆粒無收”。
如何讓葡萄“喝得上水”成了顏明葵急需解決的問題。2012年,顏明葵請了泉州市水利局、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到現(xiàn)場指導。
“葡萄園靠山,我們就在山溝里建了一個圍堰,收集山泉水,通過建設風能抽水站,把水從圍堰抽至高處的蓄水池,再通過滴灌系統(tǒng),對葡萄進行灌溉?!鳖伱骺f。
在葡萄園深處,記者看到了3座高約18米的風車矗立其中,在風的作用下,長約5米的風車葉片不停地轉動,這就是風能自動提水系統(tǒng)。
“風車一轉動,水池就能蓄水,葡萄喝水問題就解決了。”顏明葵說,從此葡萄長勢一天比一天好,而且這個系統(tǒng)還大大節(jié)省了葡萄園運營所用的電費、水費。
“今年是豐收的第二年,按1000斤畝產計算,今年葡萄園將采摘20萬斤的葡萄,總產值可達300萬元?!鳖伱骺f,扣除成本,今年能賺100多萬元。(記者 王君 實習生 鄭智鴻 文/圖)